字体
第(1/1)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sur说要去爬山,放松一下,散散心。说是要去看龙泉寺,问我除了寺还有没有其他可观赏的?我说:看山不看寺。     我始终觉得出去赏景只能是一个人,如果能够有志同道合者,三两人便是极限。现代人所说的爬山之类的,更多的不是开眼界,美其名曰散心,其实就是溜腿。走个几万步,晒晒自拍c合照和吃喝玩乐。大多数人的旅游是这样的: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拍照,回家睡觉。精神不见长,可是见满足,这便是“残缺美”,毕竟走过c看过c存档过,公布过。人多了,熙熙攘攘c热热闹闹,出来不就是图个开心c痛快嘛!     倒不必非要分个高下,毕竟取舍万殊c静躁不同,所以即醒处便莫再深言以致党同而伐异,各说各的,各卖各的,至于看官便权作是集市采买,各花入各眼。     高中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问看到什么,自然是惯性的看到了圈,并不谈及圈里的黑板和圈外的整个墙面,乃至墙的那边——十二班。看风景也多是慕名而往,看寺c看云海c看奇石c看怪松c看瀑布在这方面苏轼是经验主义者,所以写出了教科书之外而天地之间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寻常人的一句:不过就这样。一般描述,却是两种心境啊。言语同观,却是天地迥异。     善慧大士有两句偈语“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还有僧肇的“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可以读一下他的《物不迁论》,个人感觉在文学境界上和苏轼的《前赤壁赋》伯仲之间,有余力的可以再读读《不真空论》)为什么说是看山不看寺呢,原因就在这里面。寺庙有兴废,佛法无增减。说是看山还是保守了,毕竟麻姑曾见沧海化桑田,陵岳也曾为川谷。即景即时即情,此目此身此心。     少年爱向山水游,好事;岁增事业长,能向光景处散心,好事;旋踵转脚,不看山水也能游目骋怀于周境,好事。步履不必求极巅,情致不必求放肆,快意中也有鼻栓牵缰,才是真逍遥游。从心所欲这个词,在夫子那里还加了“不逾矩”三个字,不是吗?     心到不等于身到。他们说禅宗重“悟”,其实不对,禅宗更重的是“修”,也就是行。身到了,心到也只是方便问题。如果没有前面的修正,即便是霎那心到,也不过如流星过境。进去的不容易,出来的却是顺遂的出乎意外。都是野狐禅,玩什么三七不是头七。这也是那些在佛堂里吃斋念佛,出来就尔虞我诈c喝骂诟谮的人司空见惯的缘由,更有甚者把自己潜意识作为点化之人,认为员工c朋友都是“无缘众生”。     经常听同事说,谁家孩子才多大就已经能背多少首诗了。其实背诗本身就是修,也是基础。这个基础在很多人那里也永远是基础。很多诗,我们都背过了。有时候因为争辩其中的句读,还会说:你连小学或者初中的诗都记不住?不记住也好。记住的反而更应该回过身来看,你认为简单的诗,随着你的经历c学识和感悟,其实也是“此一时彼一时”,一山一上一下一重天,再来再观再味又换了人间。初心不可复,可复也不必复,转个圈,山虽然还是那座山,却又不是那座山,归根结底还是山,只是少了“那座”的限定。     《看山不看寺》:寺在山中亦作客,我来看花自为主。他人还问更胜处,云隐氓村烟洇湖。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