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导读】
罗烟灰脖项被掐住,瞠目吐舌,脸红筋暴,只听得他嗓子嘶哑道:“愚兄此刻虽然快背气了,还是不得不提醒贤弟,你讲过游完街请我吃豆花饭的。你我早已响肠鸣饿。狗行千里找屎吃,我两个就吃一顿豆花饭,用得着跑很远唛?”
“慌个锤子!”雄鸡公将他掷于地下道,“好饭不怕晚,好地方不怕远。老子有好事情跟你讲,找家清净点的馆子。”
【第二章】
1938年5月1日,国共合组的包括川军李家钰部(第22集团军第47军)在内的“第二战区东路军”,克复山西晋城。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并开始全面侵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也全面爆发。已升任第47军军长的李家钰(川军最小一个派系——军官系首领),致电国民政府请缨杀敌。老蒋亲自回电关照说,为保留实力,建议只带一个师出川。李家钰又电称:“我以前的部队都在打内战,现在为国效命的时候到了,我不留家底!”
同年8月底,老蒋主导的“川康整军”完竣,刘湘即与川军各部将领共同商议出川抗战事宜,决定派出第一批14个整编师,近20万兵力,分三路奔赴抗日前线。
次月初,北路军由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率领(辖第41军,军长孙震;第45军,军长邓锡侯;第47军,军长李家钰),从蓉城、德阳及西昌等地启程,因车辆奇缺,沿川陕公路徒步至宝鸡,然后坐闷罐火车抵达西安,欲按原计划经河南前往第七战区,与南路军会合。但由于山西战事吃紧,奉命立即赶赴第二战区。时逢冬月,朔风凛凛,侵肌裂骨,将士仍身着单衣短裤,赤脚穿着草鞋。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既不给川军配发棉衣、棉裤及棉鞋,也不提供太原兵工厂造的好枪,以替换他们手中的破铜烂铁,漠视其孤军薄旅1,冒雪冲寒地跟精甲锐兵的日军硬碰硬。南路军由第23集团军总司令刘湘率领(辖第21军,军长唐式遵;第23军,军长潘文华),在渝中半岛朝天门码头登船,顺流而下经武汉转道许昌、郑州,参加南京保卫战。第三路军则由川军将领杨森率领(辖第20军,军长杨森;第43军,军长郭汝栋),自贵州出发,直抵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1刘湘曾请求老蒋,川军出川后不分割建制,待全部兵力集中后方可作战。老蒋虽满口应承,却言而无信,像五马分尸一样,把川军撕得七零八落,再东一块西一块地扔到各个战场,兵分势弱充当炮灰。尤其是第22集团军常常以营为单位,被分成若干小股,或悬军深入,或单兵孤城。
川军除了刘湘的嫡系部队普遍装备低劣,真可谓朽戈钝甲。比如第22集团军所属部队,每个旅都是一个小派系,且大多数沦为军阀混战的失败者,俗称“杂牌川军中的杂牌”,武器装备长期无从补充。所有步枪百分之八十是川造和“老毛瑟”(产于清末),其余百分之二十是汉阳造,或因质量太差,或因使用过久,要么打两枪就扳不开枪机,要么来复线几乎被磨光,子弹出膛不走直线,像无头苍蝇乱飞。即便是这样的破枪,亦非人手一支。而且绝大多数没有枪刺,手榴弹也不够,以致大刀反倒成了主要近战武器。至于轻重机枪,每师多则四五十挺,少则一二十挺,甚至几挺。火炮方面,每师仅数门迫击炮,山炮、野炮皆无一门。
47军所辖104、178两师均属于丙种师,武器装备虽比保安团好一点,也是寸兵尺剑。每个步兵团二五迫击炮四门,每个步兵营重机枪四挺,每个步兵连捷克式轻机枪两三挺,川造、汉阳造步枪七八十支。李家钰赴临汾面见阎锡山、卫立煌(前敌总指挥),向二人申请配备炮兵部队,却空手而返。47军因此受命守卫二线,李家钰及其将士倒要感激长官们天恩高厚了。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