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后期,法国因在遗产战争与法荷战争获胜而使其进入更大的军事扩张轨道,其陆军实力欧洲第一。
此时法国的强邻神圣罗马帝国正在与土耳其作战,史称维也纳之战。在此次维也纳被围之前,历史上,维也纳也曾被围过一次。
1529年的维也纳之围,是苏丹苏莱曼一世所率领的奥斯曼帝队,第一次尝试夺取维也纳,奥斯曼土耳其大约为10万人。奥地利一方有17万人,由威廉·冯·洛加多夫和力卡拿斯·加拉夫·萨利姆两位指挥官指挥,由于土军没能在前几天强攻占领维也纳,战事拖了下来,冬天的第一场雪下来以后,土耳其人顾虑已经拉的太长的后勤线,决定撤退。这一战是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侵略中欧,此战之后的150年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互相争夺中欧,直至维也纳之战为止。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苏莱曼一世这次进攻中欧的主要目的是要重新确立奥斯曼帝国在匈牙利的统治,而这次进攻维也纳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第二次维也纳之围则发生在1683年。
17世纪上半叶,极盛而衰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再次发动对欧洲的进犯,1683年春天,奥斯曼土耳其进军奥地利,准备占领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维也纳。在匈牙利军队的默许下,土耳其军队进展顺利。奥地利匆忙派出皇家军队企图阻挡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的进犯,结果屡战屡败,无力扼制敌人的强悍攻势。7月上旬,土耳其军逼近维也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携宫廷眷属和达官显贵一起仓皇逃离首都。
7月14日,土耳其军队合围维也纳城。此时,困守维也纳的是以施塔海姆贝格伯爵为首的不足13000人的守城部队,此外城中还有5000余市民c学生组成的民兵。被围在城中的还有6万维也纳民众。维也纳三面有城墙,虽说备有大炮,但效果如何却未经过检验。最有一面有护城河天然屏障,过桥在土耳其军队来之前已经拆毁。帝队如果还能这么称呼的话由利奥波德的姐夫,洛林的查理公爵率领,驻扎在多瑙河上游。维也纳守军武器不足,装备较差。而土耳其军虽远道而来,但马壮兵强,粮足草丰,共有135万人之多。
土耳其人以为被利奥波德一世放弃的维也纳一定会被轻易地占领。所以,土耳其人并未马上攻城,而是先扎营驻塞,休息整顿了10天。7月25日土耳其军队开始攻城,但很快被维也纳军民击退。此后,土耳其军队又屡次攻城,均未得手,战事呈胶着状态。但守城军民的食品供应出现了困难。8月下旬城内给养逐渐供不应求,很快就断绝了。9月份开始后,饥饿开始威胁着城里的军民最后城内的饮用水也开始发生困难。与此同时,土耳其军队的进攻日益凶猛。此次进军土耳其军队没有携带攻城重炮,野战用的轻便火炮对城墙的作用不大,所以土军的主要策略为挖掘地道,通过地雷爆破城墙。地道即将完成前夜被维也纳城内面包师无意中发现,守军立刻采取破坏行动,将土军地道摧毁。双方又进入僵持阶段。
此时教皇英诺森十一世试图劝告法国的路易十四援助利奥波德抵抗土耳其人,但路易十四正想趁此良机削弱哈布斯堡,兼并德意志领土,又怎会出兵这种情况下,只好以重金向波兰求助。虽然波兰国王约翰三世当年早些时候同皇帝签订过同盟条约,但他仍不愿发兵,直到英诺森告知以洛林的查理为首的一支包括萨克森和巴伐利亚选侯,以及30个德意志诸侯组成的联军已经开到战场以后,他才同意出战。
9月12日早晨,联军共计七万人打响了维也纳解围战。
土耳其方面,为避免一系列麻烦问题,同时打击帝士气,土军主将穆斯塔法下令将部队中携带的30000余名俘虏就地处决。同时组织部队排列阵形待命,他以十万兵力在基督教联军的前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