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应该的。

    我一进场,我的师父朱富国在班组学习的时候是这样给我们讲的。

    我的师兄师姐在平时的言语行动上,也是这样真情实意的干的。

    我的一个小师姐叫李景,她年纪比我小,当工人却比我早。我们俩要好,她写的日记也给我看。她在日记里写道:我会因为我参加了唐山的重建工作,而一辈子感到自豪。我们修建的大型水泥厂,将为建设新唐山提供千万吨高标号水泥,新唐山有了坚固的抗震建筑,再遇到大地震,就不会再发生几十万同胞瞬间就被剥脱了宝贵生命的人间悲剧。

    新唐山将重新屹然岿立在地球的东方,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她说得真好,她这段话我都背下来了。

    李景师姐在她的日记里表达的思想,也正是我杨改改想说的心里话。

    其他工友虽然没有写日记,但平时的言语行动,都体现出了小师姐的精神境界。

    记者同志,我表达的不是我杨改改一个人的思想情怀,这是我们整个班组的集体精神。

    请你不要弄成了我一个人的所谓崇高境界。要不然我会提出抗议的。”

    自从宋义科长陪同记者采访杨改改以来,还是第一次遇见杨改改这样侃侃而谈。

    他本来已经对采访杨改改彻底失去了信心,却又有了今天这样意外的收获。

    宋义和记者商量,报道要实事求是,不要再做画蛇添足的蠢事了。

    后来发表的有关长篇报道中,这位记者把杨改改的表达,升华成了建筑工人集体奋斗,乐于奉献的颂歌,果然反响热烈。

    杨改改重回温暖的集体。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