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府中这堪称惊魂的一幕使吕布多日来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自己终究是轻视了董卓的智商。如今看来董卓远比书中记载,来的更加阴险狡诈。幸得貂蝉,王允二人亦不是泛泛之辈,随机应变,化险为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自那日之后,董卓久不见动静。这反而使吕布内心惴惴不安。不知这老猪狗又会使什么鬼手段。这天正与吕玲绮在演武堂讲习戟法。忽然下人入报,董丞相差人来请温侯入府议事。
吕布来到丞相府,却见大堂之中董卓端坐于上。左边下手依次坐着李儒,李肃等谋士。右边下手坐着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将。董卓阵中重要人物今日居然齐聚一堂。吕布暗討,今日必有要是相商。
这董卓见吕布姗姗来迟,也不恼他。笑道:“奉先,快。且坐”吕布放眼望去,只见董卓右手下侧有一空座。吕布知道这是董卓刻意留给他的。每逢有大事商议必然如此,于是径直走过去对董卓拱手一礼,而后入座。
董卓见人已到齐于是举杯道:“诸位,皆是本相心腹之人。本相今日位极人臣,也颇赖诸君之功。平心而论,本相自诩平日待尔等也可谓不薄。诸君且随本相满饮此杯,本相有话说。”
众人见董卓一反常态,料定必有大事。于是一起起身捧杯道:“吾等今日之荣宠,皆为丞相所赐。但凡丞相有令,我等势必肝脑涂地以报之。”
董卓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本相年事已高,有些事,现在不做。恐怕百年之后将抱憾九泉矣。”说罢以目视众人。
众人不解其意,议论纷纷。董卓见众人中唯有吕布低头不语,似乎在想什么心事。于是叫到:“奉先我儿,所思何事啊?”
吕布自然明白董卓心中所想,听得董卓唤他于是拱手道:“义父,儿臣近日所思之事终不得其解。义父与诸君今日皆在。正好解吕布心中困惑。”董卓一干人等皆等着吕布说下去。吕布顿了顿道:“昔日帝尧,位居至尊,并无过失,却因何禅位于舜?”董卓闻得此言微笑着点了点头暗討:“这吕布居然如此玲珑剔透,一点就通。”
众人尚自不解,李肃瞧见董卓,吕布这爷俩一唱一和已猜出个七七八八于是说道:“此事甚易,温侯何故不解?尧舜皆是古之圣贤之君,终生所虑之事,非自身一家之荣宠。乃为天下苍生之计耳,尧帝在位日久,终感自己德薄能寡。深恐有负社稷,于是禅位于贤明之君舜帝。舜帝不惧天下悠悠众口,接受禅让亦因心怀忧国忧民之心。此乃圣贤之道也。”
吕布瞟着这三寸不烂之舌侃侃而谈,满嘴圣贤之道。就犹如吃了苍蝇一般恶心。却不动声色道:“原来如此,尧舜之事我今日方知矣。”
众人这才大悟,原来董大大是想过皇帝瘾了,既然如此。直说不就行了,还绕这么大个圈子。然而董卓虽然强横,也知道如今局势并不是太稳。外有十八路诸侯虎视眈眈,内有迂腐老臣掣肘。若无众人支持,整个师出有名的道道。这皇帝的宝座,坐上去容易,想要坐稳却不那么简单了。
老大想做皇帝,这些心腹之人想到的自然首先是那句老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于是一起拱手道:“今天子年幼,尚为三尺小童,不堪重负。恐于国不利啊!丞相既怀忧国之心,请丞相效法圣人之道,为社稷,为苍生,休辞劳苦。早登九五。”李儒沉思良久,知道董卓即使不为貂蝉之故,也有此心久矣。登基称帝只是早晚的事。况且岳父膝下无子,百年之后于是亦拱手附议
董卓见众人异口同声大喜:“好,好,我若为皇帝,诸君皆是开国功臣矣。只是那帮迂腐朝臣不知有无异议。”
吕布奏道:“义父放心,王允乃百官之首。义父若做了皇帝,而取其女。王允乃为国丈矣。且义父登基乃是大势所趋,天时使然。百官岂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