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章 宋平安巧设连环计 林自成挥泪赴他乡。

    满纸辛酸泪,字字皆凄凄。

    不求垂青史,劝君莫再痴。

    凤飞林孤寂,此情无所依。

    相见杳无期,以此寄相思。

    开篇伊始,作者赋诗一首,聊以自慰。读者阅毕全卷,回头细细品之,方能解其中味。著此文只是为了救苦救难,令那些不幸坠入痛苦的深渊者幡然醒悟,早日脱离苦海。局外人若能有耐心读完此文,断不会重蹈前者的覆辙,也不失为一件幸事。从古至今,难得有几人能经得起暴利的诱惑,若有人以本文为生财之道也在所难免,但这绝非作者之初衷。至于文中所述人物,皆为作者杜撰的,奸佞邪恶之徒切莫胡乱揣测,以免空寻烦恼。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有多修善果,方能消灾解难。

    在辽宁省的东北角有小镇,叫双甸镇。这个小镇虽然只是一个狭长的小山沟,又地处偏远山区,却因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而名噪一时。建国初期,国家投入巨资在此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型矿山,引得四面八方的求职者纷至沓来;当地人也有了赖以生存的条件,乐于在这片他们所熟悉的热土上繁衍生息。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因此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一时间商铺云集,街市行人摩肩接踵c川流不息;俱乐部c图书馆c游艺室c游泳池等公共娱乐设施也一应俱全。人们的生活之富裕c思想之解放c穿着打扮之时髦在当时极为罕见,令许多城市人都望尘莫及。方圆数百里的人们对此羡慕不已,称之为“小香港”。

    1963年9月2日,也就是中元节的那天上午,双甸镇的上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就在此时,矿工宋来喜的妻子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临盆。宋来喜惊慌不知所措,急忙去接生婆家找人,结果还扑了个空。他急得抓耳挠腮,四处打探,最终才从一个邻居的口中得知,接生婆去郊外上坟了。

    宋来喜又骑着自行车一口气跑了十多里地,到郊外的一个山坡上,跑了好几处乱坟岗,好不容易才找到正在给祖先上坟的接生婆。回来的路上狂风怒吼,大雨倾盆,宋来喜用自行车驮着接生婆一路狂奔,冰凉的秋雨把两个人都浇得像落汤鸡似的,冻得直打哆嗦。

    折腾至子时,一名男婴伴随着滂沱大雨呱呱坠地,阴森森的嚎叫声令人十分恐怖,把睡梦中的街坊邻居都惊醒了。他们谁也没料到新生儿的啼哭声能如此诡异,都以为是恶鬼在嚎叫,吓得毛骨悚然。

    如今,宋来喜夫妻已携手跨过不惑之年的门槛。他们早年曾生下过一个女婴,虽然夫妻二人盼子心切,但在此后的多年也一直未能生育。更加不幸的是,那名女婴长到八岁时还不慎溺水而亡。他们生怕这个男婴再有丝毫的闪失,就为他起了个宋平安的名字,想以此求得他一生平安。

    夫妻二人一生只留下了这么一条命根子,把他视若珍宝,百般宠爱,只想靠他传递香火。但是,街坊邻居却把宋平安视为丧门星。一时间谣言四起,都说他生于鬼节,还是子时出生的,就是传说中的鬼崽儿,会给人带来灾难。

    因父母过于溺爱,宋平安自幼便养成了浪荡的习性,结交的也都是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平日里专干些打架斗殴c偷鸡摸狗的勾当;又不爱读书,勉强才混了个初中毕业。父母见其学无所成,生怕他走上歧途,整日忧心忡忡。好在当时的工人子弟有个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以顶替到了退休年龄的父母工作,宋来喜也没什么大本事,就让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接他的班,做了一名矿工。他原以为这样,宋平安就会衣食无忧,平安度过此生,并为他传递香火。不承望宋平安的命运不济,捧在手中的铁饭碗不久就被砸得粉碎。更令父母痛心的是,宋平安虽然生得膀大腰圆,却有生理上的缺陷,膝下始终无子,替祖宗传宗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