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发展就是一直向前的,凡事不进则退。更重要的是儒家讲究“华夏入狄夷则狄夷之,狄夷入华夏则华夏之”。对于大汉华夏的江山而言,前面的匈奴,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名族的入侵,一群儒酸用这句话掩盖掩盖都过去了,毕竟都是黄皮肤黑眼睛,事情过个几十年,就谁也分不清是谁了,如同现在岳飞,文天祥等不再是民族英雄一样的道理。可谁让满清的时候,华夏的江山又让一群蓝眼睛c黄头发的怪物敲了闷棍了,最后还的加一个给华夏当了奴才几千年的倭奴。更过分的是这些家伙本事不到位,后面又被我们给干趴下了。这时候就得有个混蛋来被黑锅,这时候满清就不错,,愚昧,自大,活该被骂了近百年。
我们今天用后来人的角度看问题,其实是两个朝代都走了两个极端。哲学一点的讲就是“我们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小观点,扯的有点远了。
王老爷的本分就是安心赚钱,什么修桥铺路,捐钱纳税,这都是官府朝廷的事。国家有事,自己在公开场合说句“民生艰苦”,然后假装掉滴眼泪就行了。再最多就是在背后偷偷在肚子里骂句“奸臣当道,朝纲难靖啊”。
其实刘浩一点都没有冤枉王老爷,说他是假善人一点都不为过。王老爷开粥棚并不是怜惜民生,而是为了重开盐场。开场煮盐毕竟是王家的大进项,又是体力活,需要的青壮劳力,耽误不得了。对王老爷来说,眼下兵灾刚平,凡事都要提前准备着不可以坐吃山空。
“老二的事必须要马上办了。哎,世道艰难呃”王万和又叹了口气嘀咕着站了起来。
“老王老王管家”,王万和冲着院子里叫喊道。
“老爷,你叫我”。老王是王万和的管家,世代都是王家的家生子,所以也姓王,名叫王贵。王万和叫他的时候,王贵穿着一件青布的长衫匆匆忙忙的从外院急步走了进来。
“王三了”,王万和背着手问道。王三是王管家的第三个儿子,也是王府的仆人,所以取名直接就叫王三了。
“小三带人去海边盐场了”,王管家低着头认真的回答到。
“盐场怎么样了”,王万和低头喝了口茶水。
“一切都在努力搭建,再过一个月就可以开工了”,王管家低着头仍然认真的回答王万和的问话。
“嗯,很好”,王万和很喜欢王贵的态度。他站起来背着手继续吩咐道:“待会你去帐房支取五万两银子的票据给我签押,明天一早就让王三带人给老二送到山西那边去。
“是的,老爷”,王管家得到王万和的允许就匆匆忙忙的去准备去了。王万和很喜欢他这一点,本分做好自己的事又从不多问。
王万和看着走出去的管家,呆了一会。正准备去书房给自己的游击弟弟写信嘱咐一些事的时候,只见管家又匆匆忙忙的跑了进来。
“好了”?王老爷面有不喜的问道。
“还没了,庄子口来了几个当兵的说要见你”,王管家永远一副不会变动的姿态慢声说到。
“当兵的,见我?谁的兵?老二的”?王老爷也是一脸不懂,心到难到是老二派回来的,难道他真的会被派到辽东去。王万和暗道不好,话都没问完,就急着要管家把人叫进来问话。
“他们不像是山东本地的营兵。说是什么游击将军刘良佐的部下,是奉了朱大典朱抚台的命令来请老爷去城里赴宴的”。管家连忙劝住王万和回答到。
“朱大典,朱巡抚,他请我干嘛”?王万和听到不是自己弟弟的兵,顿时安心不少,慢慢重新坐好。
“算了,叫进来问问吧”,王老爷吩咐着把人叫了进来,自己在心里一边琢磨着这当兵的来由是什么,一边向外院走去。
当他到了前院时,早有一个穿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