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中举者的名单会被上呈到礼部,待来年开春,诸举人赶赴京城,参加礼部的省试,中者为进士,头名为省元;

    最后则由皇帝亲自廷试,复试礼部甄选的进士,排出三甲五等,头名为状元。

    乡试,也被称为贡举,而贡举则有选拔c推荐的意思,由此可见,宋代的科举考试,并非完全没有门槛,而是需要有身份c地位的人作保推荐,才会拥有参加考试的资格。

    完整的科举资格取得流程,应该是先由县里发布招考条件到乡里,再由乡里给出贡举名单,县里将贡举名单进行审查核实,确认无误后,再递交给州府进行复查和十人连保,最后才会汇总到礼部,整理出最终考试名单。

    包拯所头疼的是,他需要完成系统的守孝任务,暂时不可以上京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偏偏上一任包拯已经报了名,乡里已经将他的名字递交到府里,此时已至六月下旬,府里马上便要进行十人连保,一旦作保成功,上呈礼部,便再没有不参加科举的道理,因为彼时规定,乡里十人连保,若有缺行者,保人连坐。

    就在前几日,包拯还琢磨着改日上县学里打听打听,问问有没有啥法子,可以把自己的名字从府里撤回来,却不想马叔明为了他,大老远的绕路回到合肥,已经托人把事情办妥。

    马老爷子自然不知道包拯有青天系统,他之所以替包拯撤回名字,是因为顾虑丁忧制度所带来的影响,所谓丁忧者,既家中有父母或祖父母去世的官员,这类官员皆要向御史台禀报备案,暂停职事官职,回家守孝三年。

    尽管宋时的科举考试从未有明文规定过,父母去世不满三年者不得参加科考,但所有的考生都在默默遵守这个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毕竟你就算真的高中进士,还是要因为“丁忧”制度而回家守孝,倒不如先守孝三年,再参加科考,既能多出三年复习时间,也不至于落个不孝的名声。

    “虽是撤去名字,但今年的乡饮酒礼,你仍要参加。”马叔明忽地说道。

    “啥?老师,我可不可以不去。”包拯抱怨道。

    所谓乡饮酒礼,是州府在十人连保之前,所做的最后一项考察措施,其法源于周礼,《礼记·射义》记载,“乡饮酒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简单说,就是由州县长官出面举办,邀请当地身家清白c齿德具尊的耆老乡绅,以及应考学子共同参加的一场酒宴,旨在考察应考学子的脾气性格c道德素养c言行举止等等。

    而包拯之所以不愿参加乡饮酒礼,实在是因为其繁文缛节,极其复杂,有迎宾c献宾c酬宾c献酒c自酢c升歌c撤俎c燕饮等数不尽的繁琐礼仪与复杂步骤,一天折腾下来,可比让包拯练武还累上许多,且当中若稍有差次,就会被一群倔脾气老头儿指着鼻子臭骂一顿,更甚者,会当场失去乡试资格。

    包拯虽然没有参加过乡饮酒礼,却熟读经书,自然清楚乡饮酒礼的流程,若是为了科举考试,勉强参加一场也就罢了,可此时无缘无故突然要多参加一场,包拯自然十万个不乐意。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