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深圳工作已经半年了,但深圳对于我来说依旧是除了对它的名字熟悉外,一切都还是如初来乍到时的陌生,这足以说明我对深圳是不报热情的。
近来习惯了不出去的我,做出了一个一反常态的决定,就是满怀憧憬的想去甘坑看看。像甘坑这种小而不出名的景点,在众多大小景点的深圳来说就是一个无名小卒。我之所以选择去甘坑看看,不是因为它的景色有多么美,我是冲着它客家小镇中的客家二字去的。当然啦!这跟我本就是客家人是密不可分的。
我一早就起床以散步的方式步行前往,因为它离住处不是很远,还有就是我喜欢静,所以必须得早字为先。
步行了半个多小时,便来到了甘坑客家小镇的仿古城门前。我在城门边的早餐店草草吃过了早餐就进了大门,忽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宽敞干净用小石块铺成的主干道。路边的商铺都还没有开门,路边的桃花则开满了一树的红花,红色的桃花远远看过去就如新娘头上盖着的红盖头,朵朵红色的桃花映红了人们的眼眸。房前的三五棵李子树,在光秃秃的枝头上也开满了花儿,片片白色花瓣就像挂在树枝上的雪花。墙角的石榴也长出了许多点点的红色小芽,不忘在春天里报了个到。这会儿最懒的恐怕就是花中的老大木棉树了,它竟然还一丝不挂的在酣睡着。不过遇上此等事,也只好怪现在的春风还不是温暖的,而是冷飕飕的,稍不注意立马让你打个喷嚏以表示提醒,春天是来了,但不要太得意忘形了。
没走多远,我就被右边的一片小瓦屋群给吸引住了,这是多么熟悉的建筑啊!因为它们那单调又庄重灰黑色的瓦和白色的墙,见证了我的快乐童年。此时,脑海里浮现的便是我们家那边的瓦屋,我们那的瓦屋虽大到可以住上几十个人,但独占霸头的却不是巨大的瓦屋,而是高达十几米的望角楼。似乎除了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高度外好像没什么作用的望角楼,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祖先之所以要建一座望角楼,并不是为了张扬显赫,只不过是为了防匪而已。因为望角楼的四个角都设有枪眼,四面都有小的窗户。昔日高大气派的瓦屋,已倒塌在时间长河里,唯有那坚固的望角楼还依旧挺立在杂草丛中。当年气派一方的望角楼虽然被遗弃在杂草丛里,但它并不孤寂,因为它已成了鸟的天堂。有喜鹊在枪眼口搭窝,有燕子在望角楼里筑巢,有成群的麻雀在窗口屋檐房顶之间追逐嬉戏,才知道原来鸟的世界也可以活得这么热闹的,重要的是这些不同种类的鸟在望角楼这个大集体里还能生活得那么融洽。
甘坑的瓦屋虽然没有我们家那里的高大气派,但是它们小巧不拘束,正因为它们的小而多造就出了许多小巷子。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里一排排一层层商铺式小瓦屋所造就出的一条条用青砖或石板铺成的小巷子。虽然它与京城四合院的小巷有许多相似,可除了相似的大多数外,便是那么一点点的不同,就是那么一点点的不同就可以把相似的两种巷子判若两个世界。京城四合院的小巷给人是古板单调的,而甘坑客家小镇的小巷是传统加富有现代浪漫风格的。
我略有所思慢慢的欣赏着小巷子的各色园艺杰作,或是俯瞰蹲在门前驱鬼神凶煞的生肖石雕,或是正视木门木窗的雕刻,或是抬头念读妙趣横生和飘逸洒脱的牌匾,又或是仰望风格各异的灯笼。
走着走着,不觉已走出了瓦屋区。这时博物馆还没有开门,我就顺着小河边的小石板路继续往前走去。小河沿畔的房屋都是仿古建筑,且河畔路边都栽有花木和爬山虎,行走在其中不觉着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风韵。累了,亦可坐在河畔上的茶店来一壶淡淡的茶,或在豆腐花店来一碗嫩嫩的豆腐花,都是不错的选择。然后,一个人静静的享受只属于自己的那份惬意与悠然。
不管多么的不想游完甘坑,可终于把甘坑绕了一圈之后,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