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这般分配,郑守备意下如何?”
沈世魁的话才出口,侯隆侯监军就不满的重重哼了一声,沉声说道:“沈将军,你这般也太欺负人了吧。昨夜一战,郑守备领亲卫一直在前沿厮杀,咱家在阵后是看得真真切切的,也是靠着郑守备所部炮队发射火箭,方才扭转局面,最后也是郑冲领军一马当先,追杀建奴溃兵!就算郑守备所部军功不占七成,但至少也要两家平分战功才是,何以真鞑子首级才给五百级的战功?”
此言一出,帐内大多数皮岛明军将领都面带羞惭,昨夜一战,除了一直坚守最前沿的三千明军外,其余皮岛明军多是最后追击时才上阵的,甚至许多后面赶来的明军连活着的八旗兵都没见到,就只看见满地的尸首而已。而三千明军中起到中坚作用的,还是郑冲所部,最后击杀建奴最多的,其实还是郑冲所部的炮队,至少一大半建奴是死在火箭之下的。
是以侯隆这般说来,许多皮岛将领也觉得沈世魁这般分配战功,也太有失公允。很多人都认为侯监军说得不错,至少两家对半平分战功,才算是合理的。
说起明军战功分配来,明军各部将领都很熟悉,郑冲却是头一次遇上,只因前面郑冲参加的战斗都是郑氏一家海战所获,因此没有这种分配战功的矛盾。
明朝实行以斩首来论军功的制度,这是效仿秦朝曾经实行的军事制度。秦朝以斩首授爵,而明朝则赏银或论军功升级。一颗首级可换赏银多少两,总无一定的价值,随具体情况而定,从5两到30c50两的都有(市价在变,首级价值也在变,可见人头真是有市c有价的)。
敌人首级论军功,怎么论,各边情形和不同时期,也不一样。有斩首一级就升一级的,也有要攒2到3颗脑袋升一级的。攒脑袋不是说把人头存起来,明军出征,有专门的官员纪功(主要是兼负监军任务的御史或给事中),把首级送他那里验看了,记录在案即可。
但很多边军c水师之内,如何分配首级则多数都是主将说了算,记功的官吏也只是统兵大将的文书而已。至少之前郑冲只在郑氏水军内待过,郑氏军中如何分配军功,就是各级将领和郑芝龙说了算。
每次战斗都是将首级统一收集起来,然后各级将领按麾下将士表现奏报军功,也就是说每个有功将士名下可分得几个首级的军功。一般首级可换赏钱,也可积攒后换得军职升级,这就看将士自己决定了。
统一分配军功有利有弊,好处就是战场厮杀混乱,士卒不会因为忙着割首级而贻误战机,坏处也显而易见,战功分配被主帅大将把持,会有失公允。
明朝主要是防御作战,斩获首级不易,所以斩首一百c二百级就是大捷。据说明中期明武宗亲自率军与北虏大战,冒着“銮舆失陷”的风险,辛苦一场,只带回来16颗敌首,虽然武宗的功勋或许有后世满清修史时的歪曲,但明军对首级军功的重视却是实实在在的。由于首级重要而稀缺,于是成为军中一种可以用来交换的商品。
有些军官(尤其是那些主将大官带到军中的亲随),自己打仗不敢向前,看见别人获首级,又艳羡,就要么用强夺取,要么开高价买过来。他们的目的只为升级,而有些士兵更重现财,也乐意交换。这就使斩获敌首失去了激励将士的初意,在军队中形成首级交易的歪风。
同样的在郑氏水师之内,也有这股歪风,不过郑芝龙所部还算略微公允,不会贪墨将士战功。不过郑氏之内用钱财换首级的事还是有,有些为了钱财的将士也乐意将首级换取赏银,这在郑氏之内并不禁止。
还有更坏的一种风气,也是古代军队中常见的习气,就是杀平民冒功。大军出师,最遭殃的总是百姓,敌方之民自不必说,就是己方小民,也往往无辜遭难。明代有一句民谚,就说盗贼来了如篦,官军来了如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