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加更一章)
蒋琴琴进入大礼堂的时候,大礼堂内中间几排的黄金观影位置已经坐满了人。
一般人看电影可能都会愿意往前排挤,但是此时反而是前排还有一些空位,这也大概能看出电影学院这些学生的专业了。
一般来说去电影院看电影选位的时候,有几个位置是最好不要选的。
第一个就是前排,长时间仰头观影,颈部压力过大,会很不舒服。
第二个就是后排,离屏幕太远,电影的一些细节看不太清楚。
第三个就是两边的位置,这里的视线方向与银幕夹角太小,坐的位置太偏,观影效果会大打折扣。
美国电影与电视工程师协会的工程师们专门研究过这个课题。
他们认为为了让画面尽量填充观众的视野,观众水平方向上的视角至少要为36度;而为了避免观影过程中颈部疲劳,到屏幕在在影片的开始,小武坐上一辆长途车去城里。在车上,贾樟可通过镜头交代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小武是个扒手,他偷了旁边乘客的钱包。
第二件事,在这个桥段的最后,镜头停在了一个伟人的挂饰上,随着汽车的颠簸左摇右晃,这个镜头持续了十几秒。
这个观众所不太注意的地方,其实就是一种对于时代大背景的隐喻:即人们原有价值观的摇摆不定,甚至是崩塌。
在整部电影中,小武可以说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弃儿。
当时代大潮来临,商品化社会兴起的时候,有些人跟上了潮流。
比如说小武原来的小偷朋友小勇,他转行做贸易搞娱乐业,挣了大钱,成了小县城里面的名人,连婚礼的消息都上了电台广播。
再比如说小武那不辞而别的情人梅梅,她离开小城去大城市寻找新生活去了。
还有小武那越发市侩的家人,张口闭口是钱和外国烟,最后把小武赶出了家。
还有些人没有跟上潮流,比如说小武。
贾樟可想用这三段关系,友情、爱情、亲情,来表现小武这个没有跟上时代变化的小人物。
小武固执地生活在过去,他固执地相信着曾经的信条:对朋友要讲义气、对爱人要讲忠贞、对家人要讲温情。
而这些小武仍然坚信的事情,却早已随着时代远去了。
影片的最后,四年没有被抓住的小武,因为bb机的响声(同样是对现代的隐喻),偷窃被人发现,进了局子。
最后的镜头,小武被锁在喧闹的街上,人群慢慢围过来,看着眼前的这个异类。
当时贾樟可为了拍摄的真实性,和王红委商量这段戏没有用群演,而是真的把他给拷在了闹市的路边,让他在那里足足待了四五个小时。
影片中围观的人群不是群演,而是真实的路人甲乙丙,贾樟可用这个镜头忠实地呈现了商品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人情的消逝。
此时的小武已经站在了时代的反面,这个外表柔弱但内心有尊严的小偷,被彻底地边缘化,成了时代的弃儿。
大礼堂内的众位师生基本上都是冲着张伟的《盲井》而来,但是令他们所没有想到的是,贾樟可这个新人拍摄的《小武》也是这么的好看。
由于那次重拍,王红委最开始演技中青涩的片段被删除了,代之以成熟精湛的表演。
荧幕上呈现出来的小武的故事非常的真实可信,和我们身边常见的那种小混混的形象一般无二。
王红委的演绎可谓是出神入化,尤其是最后他被拷在路边,跌坐在地上的那一幕中,对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那嫌弃和鄙夷的目光,小武那空洞的眼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放映结束了,大礼堂内响起了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