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导演系的,文学方面本来就不差吧,我这也是半吊子,关键是吧,你要有生活,闭门造车在那胡编乱造可不成。”贾樟可反驳道。
“论起生活实践,咱们再怎么也赶不上第五代那些电影人吧,他们历经浩劫,在动乱的底层顽强学习生存,才又重返校园系统的学习电影专业知识,那才叫真的有生活啊,张导拍摄乡土题材那是一绝啊,这几年接连获奖。我估计日后他要是转型了,肯定就没有那种味道了。”张伟结合前世今生的记忆,缓缓地说道。
“那可不一定,我感觉咱们这一代也挺有生活的,你看看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都在提速,在这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期地背景之下,那些普通大众,那些小人物的真实生活,命运转折,这些都是我们新一代影人应该关注的。而不应该像第四代导演那样束缚在传统道德的框架内,也不能像第五代导演那样迷恋于曾经的历史寓言,应该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现实。”贾樟可越说越显得慷慨激昂,有了点指点江山的意思。他所说的这些也成为了他日后电影的创作理念,关注小人物,关注社会现实。
“呵呵,没想到贾哥想的这么深入,现在市面上的电影要么是主旋律的,要么就是关于上一个时代的反思之作,还有就是乡土题材的,关注社会现实的电影,还真没看到几部,不过贾哥咱要拍这样的电影,拍的肤浅了没人看,一旦拍的深刻了,那就是给社会主义抹黑啊,估计在国内可没机会上映。”张伟附和道,表示完全同意老贾的意见。
“是么,这个我可没想到,但是我想咱们还是要有点艺术追求吧,勉强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艺术家吧,艺术家就应该关注现实,发掘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现在的贾樟可还刚刚接触到电影圈的菜鸟,可以说还是一个简单的文艺青年,还没有透彻的思考过一部电影的方方面面。
“要拍这些社会现实题材可没有现成的本子供我们选择,所以我感觉日后的导演都是原创型的,文学功底要好,要学会从社会表象中挖掘出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出来。”似乎是印证了自己最先前的观点,张伟继续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你看吧,第五代导演那些成功的影片绝大部分都是由精彩的小说c诗等文本题材所改编的。张军朝的《一个和八个》改编自郭小川的同名诗歌,陈凯戈的《黄土地》改编自柯蓝的散文《深谷回音》,这两部第五代的发轫之作从一开始就给他们这一代人打上了鲜明的标签,实现了从文学到电影的跨越。”
最后,张伟似乎也是说着说着找到了自己的灵感,“这些优秀文学文本的支撑给了他们以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则不同,我们需要一些原创性的东西,需要一些不一样的想法,这样才有冲击力。”
两人说着,争辩着,浑然忘记了周围的情景。徐晶蕾写生完成,收起画板看到两人还在探讨着,就站在一旁,也不打扰,静静倾听,有一些能听懂有一些却是不太懂。没想到两个人讨论的话题已经这么深入了,覆盖了社会,政治,文学,艺术方方面面。她自认从小就是一个才女,从不轻易服人,可是现在还是莫名的感觉到了两人的厉害。
就这样,走走停停,三人直到中午才爬到山顶。在一路上的探讨中,张贾二人也对对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贾樟可之前只是将张伟当成一个有点才学但是涉世未深的小屁孩,而张伟也没想到老贾具有如此开阔的思维和视野。通过一阵激烈的探讨和辩论,两人都对对方佩服不已。
到了山顶,三人都已经饿得不行了。张伟一屁股坐在了旁边的长椅上,对着徐晶蕾说道:“蕾蕾,我昨天让你帮我们俩带点吃的,你没忘吧,快点拿出来,我都要饿死了。”
“哼,你成了大少爷了是吧。”看着他又是一副无赖相,徐晶蕾将背包放在旁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