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云开雾散。数道阳光撒在这片土地上,将万物渲染成淡金色。青草如茵,溪水潺潺,微风阵阵,鸟鸣虫吟。树海轻摇,涌起层层碧绿的浪花儿。此间尽是一片安宁祥和之景。

    山峦层层,一座不大的寺庙隐于山间。怪石嶙峋,树木擎天。山,树,石,排列之间竟有几分玄妙之感。一眼望去,竟让人生出头晕目眩之感。

    寺庙不大,院里却有一颗三人合抱都抱不过来的巨大槐树。青砖磊成的院墙古色古香,两座威武的石狮子镇守在庙前。檀木门匾上书三个烫金的大字“灵渊寺”,却已落上了一层淡淡的灰尘。

    大殿里,个老和尚正面对着一座垂眉善目的鎏金大佛低声吟颂着《华严经》,一旁的黄铜香炉中散发着淡淡的沉香香气。

    山涧中。一道清流从石间泄下。

    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抹了抹头上的汗珠儿,抬头扬眉吐气道:“嘿!”,手臂发力,转眼间两只装满水的大木桶已经到了肩上。少年面色清秀如月,柳眉凤眼,干净出尘,藏青色的头皮上满是汗珠儿。

    一旁身体微胖的少年扶着石头,气喘吁吁的说道:“寂空师兄,这次又麻烦你了。”

    被称作寂空的少年笑了笑,沉重的担子视若无物。他脚下运步生风,几个呼吸之间已经消失在曲折的山见小路中。这时才传来少年清脆的笑声。

    微胖少年挠了挠头皮,叹了口气。他看了一眼遥远的山路,一脸沮丧的说道:“无量天尊!没做完早课,又没早饭吃了”

    水声潺潺。

    寺院不大,和尚不多。这灵渊寺本是帝都第一大寺,几十年前却因为种种原因毁于一旦。原本上千人的寺院只剩下不到十人,藏经也不复之前的百分之一。余下的几人护着经书一路离开帝都,并将所谓的“灵渊寺”迁到这偏僻的衡阳郡。

    现如今,寺里不过十人。方丈如慧便是迁徙“灵渊寺”的人之一。如今的方丈早已不问他事,一直坐在静室中轻声颂读佛经。身上一件海青色僧袍,手上一串青玉念珠,两道白眉下的眼睛如藏星月,一脸安详。

    其他的几个和尚也都是一把年纪。每天的早课c吃粥c打扫寺院c颂读经书生活日复一日,简单安宁。

    直到十二年前。一个老和尚在山中砍柴时竟发现了一个裹在僧袍中的婴孩,婴孩不哭不闹,静静地看着老和尚。老和尚轻呼一声:“阿弥陀佛!”上前将婴孩抱起。从此,灵渊寺中多了几分生气。

    两年后,衡阳郡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与蝗灾,饥荒接踵而至,无数百姓逃离衡阳郡。衡阳山中的一家猎户无奈之下,只好将一个刚出生婴孩放在灵源寺门前的青石台阶上,带着妻子与八岁的儿子马不停蹄的离开衡阳山。

    转眼间,十年过去了。两个孩子同样剃度出家。方丈如慧为他们起了法号,那个被猎户抛弃的孩子叫做寂语,另一个莫名出现在山中的孩子叫做寂空。

    时过晌午。蝉鸣嘶哑。炽烈的阳光刺的人睁不开眼。高温令远处的景物都扭曲起来。此时衡阳山下的茶棚中更是少有人烟。荒凉的山路古道上一道模糊的影子一逝而过。在这偏僻贫穷的衡阳山附近竟传来了几声马嘶。

    几根木头,几把茅草。一家再简陋不过的茶棚。茶棚老板姓张,在家排行第三,已经在这衡阳山下卖了二十多年的大碗茶了。附近村庄里的人们闲暇时都会来这里。只要说一声:“张老三,来碗茶。”

    不多时,一个身材臃肿,双眼浑浊无神,身上穿着早已洗的发白的青色布衣的胖子就会端着茶过来,一大碗凉茶不过一文钱而已。

    在这种燥热的午后,张老三听到“咯哒”的马蹄声,用手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一脸诧异。在这里,可是很少有人骑马的。

    “吁”,一匹高大的枣红马猛得停在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