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偌大一个金陵,或者说是偌大一个天下,怎么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呢?

    船上已经坐了三个中年生意人,肩上挂着褡裢儿,在有一句没一句聊着着近些天发生的事。

    “你们听说了吗?前几天在颐和居可闹出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听说还差点死了一个一品尊贵的王孙。”一个矮胖汉子压低了声音对另外两个人说道。

    “哦?这事儿倒是听人提起过,不过语焉不详,你知道啥小道消息吗?”

    “我一个发小在颐和居做大堂管事,昨儿个一起喝酒的时候他说那天发生的事儿可了不得呢,一般人都不敢往外说呢,弄不好就是牢狱之灾。”矮胖汉子左右看了看,除了船头那个昏昏欲睡的青衫书生以外并没有其他人,这才稍稍放了些心。

    “快说说,快说说,咱兄弟几个还信不过,嘴严着呢!”另外两人按捺不住好奇心,不住地催促。

    矮胖汉子偷瞄了一眼那个书生,隔着七八步的距离,岸边喧嚣声恨不得把金陵掀翻了去,料想他现在打着瞌睡也听不见自己说什么,这才压低了声音说道:“说起这事儿啊,也和被贬谪的长安王有着不小的关系,这不前几天十一皇子萧琦和十四皇子萧睿结伴上颐和居喝酒,碰巧隔壁间就是太子爷和端王次子萧嘉c十皇子萧彧c安国侯的孙子管坤等五六人,几人趁着酒性说了几句‘萧墨无视法度,罪有应得’诸如此类的话。大家伙儿都知道,隔壁的两位皇子和长安王的关系不错,哪能忍这盆脏水泼到自己兄弟身上,桌子一拍就去隔壁找太子等人理论,都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平时过惯了拿鼻孔看人的纨绔日子,哪里晓得‘退一步海阔天空’几个字怎么写,喝了几杯黄汤,几句话不合心意就吵了起来,吵着吵着竟然动起了手,那颐和居的老板虽然有些背景,但是毕竟是我大华几个一品的王孙在闹事,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上前劝架啊。”

    “听说安国候的孙子一条胳膊被十一皇子给打断了,十四皇子也给几人打得头破血流,不省人事,要不是那天巡城校尉带着人及时赶过来,指不定捅出多大篓子呢。”

    “要说这事儿是引子,那后面发生的事就更加耐人琢磨了,后来发生了什么你们知道吗?皇上竟然传下旨意,要十一皇子和十四皇子在宫中读书自省一年,不得出宫半步,还亲自派御医去太子一行几人的府上探视。孰轻孰重明眼人可是一眼就能看出来了,这长安王毕竟垮台了,太子这些年虽然不争气,事事被压一头,但是现在压在他身上的那块大石头被挪开了,可不就出人头地了么?”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长安王这一党的臣子多半不好受了,要么另谋出路,想办法攀附上太子这棵牢靠的大树,要么就只能一辈子遭受排挤打压。”

    “你说说这长安王,也真是,在金陵的时候闹得鸡飞狗跳,走了也不得消停!”旁边的人出声附和,不住摇头叹息。

    “这都已经三月了,你们说长安王出了金陵了吗?”

    “应该走了吧,嘿嘿,说句不好听的话,有这个煞星在,江湖怕是也能给搅得天翻地覆,等着吧,茶楼酒肆少不了关于他的消息的!”

    船尾的青衫书生嘴角微微一勾,慵懒地扭了扭脖子,耳边好久没有这么多声音了,长安王宫太安静了,太空了,终是少了些烟火气。

    就这样静静坐在时光清浅的三月,春意盎然,秦淮岸边的垂柳轻轻飘动,温暖的阳光在他的发梢眉宇间缭绕,那张普通至极的脸竟然多了些不同寻常的韵味来

    约莫等了小半个时辰的功夫,凑齐了一船八九个人,艄公一声吆喝,解开了拴在柱子上的缆绳,篙竿在岸上轻轻一点,客船荡开浅浅的涟漪,向苏州方向划去。

    青衫书生用手遮住了有些刺眼的阳光,回头看了一眼身后高一耸的金陵城,十里画楼今尚在,六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