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一只雁倒栽下来,巧巧的掉落在几个围坐人中间。那雁,还不断地扑腾着翅膀,箭贯穿了它的肚腹。
一只自由自在的鸟禽,肆无忌惮的飞翔在高高的天上,在人的眼里,实在是高不可攀。而地上一个人,就这么一抬手,它就不再是天之骄子,而是人能够吃到嘴的一块肉。神农氏开始谁也没注意,这伙搬家人那些鸡零狗碎的物件,更认不得弓箭,当然也就不知道它的威力。可以想象到,这种利器同样可以在遥远的距离,要了自己的命。此刻,都大惊失色。
有扈也一样的大惊失色:“什么玩意儿?”
少典心头一振,洋溢着无比的骄傲。看有乔三人眉飞色舞的样子,怕有扈尴尬,就讲了巴桑的故事,并示范如何张弓搭箭。
轩辕不再说什么,捡起拿来的那个物体,走了。
而此时的有扈竟然连声挽留:“不走,不走,不许走啊。”还有一句话说得更现实:“你们走了,谁教我造弓射箭?”拿了轩辕刚才射过的弓,又提了那一袋箭,不参加会议。一个人跑得远远的,做弓制箭去了。
过了几天,有扈氏男人的手中都有了一柄弓箭。纷纷拿着到森林里去射鸟兽,还请有熊氏的人教习。
神农这时倒有点高兴,嘿嘿一笑:“这个有扈,让小轩辕给吓着了。”继续和大家议事。介绍到祝融时,夸赞祝融氏能够认识各种火石:“是我们神农氏的火神。”
祝融的年纪比神农大,胡子是黑的,头发已经花白。笑着说:“我什么火神呀,就是认识火石而已。”
这边有熊氏部落的人都很崇拜他,纷纷要求祝融说一说关于火石的故事,和怎么样辨认火石。
祝融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巢氏号召到大树上搭巢居住。那时候的人都是茹毛饮血,突然有一天起了山火,烧死了许多居住在树上的人,人就不敢再上树了。但是,山火烧死了人,也烧死了兽,烧死的兽比生吞活剥好吃。知道了火的好处就留下火种,可以吃烧熟的兽,还可以恐吓那些吃人的兽。因为山火没有办法长时间保留,特别是迁徙时,那怎么办呢?我的祖先有一回去山上打制石器,发现有一种石头和另外一种石头互相撞击时,会碰出火花,这就是燧石。我们这里的画匠苍头绘画使用的石头是墨碳石,打火用的石头主要是燧石。辨认燧石,让它为人使用,是家族的特长,所以我们的祖先就叫燧人氏。”
说到自己的技能,祝融侃侃而谈,就像跟人讲故事一样。他在这里所说的,是原始人击石取火的方法。燧石俗称“火石”,是比较常见的硅质岩石,质密c坚硬,多为灰c黑色。燧石由于坚硬,破碎后产生锋利的断口,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喜欢拿它来制作石器。打击石器时石块和燧石相撞发出火花,击燧石取火的方法,就被流传了下来。1992年《人民日报》载文,商丘一带燧石布满山林,有不少裸露在外。击燧石取火的方法从远古到解放初期,商丘一带的农村一直沿用着。只不过先前的以石击燧石,到后来改成了以铁击燧石,名曰:“火镰子”。
祝融说了后,还当场表演击石取火的方法。他把一绺草绒夹在两块石头中间,然后两手各摁一块,使劲“嘁嚓c嘁嚓”地摩擦。不一会儿,草绒在“嘁嚓”声中开始冒烟,接着火星一闪,就燃起了荧荧的小火。
神农很高兴的样子:“看到了吧?就是这种燧石不容易寻找和辨认,祝融氏有这种技能,说他是火神还是名副其实。”
有熊氏几个首领钦佩不已:“比钻木取火好多了,快多了。祝融首领,你不仅是神农氏的火神,也是天下人的火神。”
祝融谦虚着:“没有什么,这都是祖先传下来的,也不是自己的创造。比起神农氏来,就自愧不如了。他为了让人懂得哪些物种能吃,哪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