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且生意不会小。我不得不未雨绸缪,早做打算,所以希望你可以先一步到达边境附近,了解那里的情况。你做了丝绸生意这么多年,经验是有的,不妨便在那里当个沈家的掌柜的,只要合理,沈家可以派你在那里先期打开一个局面。”

    “你便安下心来,从零开始,在那里再造出一个新场子。你现在有沈家这个隐在暗处的后盾支持,其实正可以大展手脚,展示自己所长,恐怕比在这崇德更顺心呢!”

    沈慕红不由又抬起头,一脸惊讶,既惊讶于沈慕白的野心,又惊讶于他对自己的信任。最后终于双手握拳一揖:“慕红敢不用命!”

    沈慕白地点了点头,说道:“怎么说我们也当了二十几年的兄弟,于公,我得为了沈家考虑,于私,我也不忍看你受苦。这里有三百两银子,你先拿去用,先期必定生意开展并不容易。”说着从身后拿出负在手中的一个包裹。

    沈慕红受宠若惊,慌忙推却。沈慕白不容分说,直接把包裹塞入他的怀中。

    关于沈慕红北上的路线,沈慕白为他做了两种设想。

    一是搭纪佑岭的顺风船。纪佑岭在崇德丢了这么大脸,人也受了伤,他爹便有意让他带着朝廷的首批丝绸,先一步押回去,不在此多停留了。而北上的船只也可以搭上沈慕红,那是官船,长途之下也会比较安全。

    但沈慕红对纪家意见不小,对纪佑岭更是恨之入骨,让他坐纪家的船,还要和纪佑岭天天挤在一处,打死他也不会同意的。

    那便只能第二只方案了,由沈慕白派遣了数人,一路北上,护送他北去。那几个跟着他的人便以后做为沈慕红的手下,听其差遣。

    第二个方案正合沈慕红之意,北上二千余里,辛苦与危险程度都不容小觑,有几个帮手在身边更合适不过。虽然那个人也不排除是沈家安排在他身边的眼线,但就算明知是,他也没什么意见,沈家出钱,总要有些监督的权利吧。

    沈慕红有意提高了音量:“派慕红做事,本来便理所应然,慕红敢不用命!”

    这些事情一处理好,沈慕白便觉得应该马上去解决丝绸大旗之事。之前他已考虑好了丝绸大旗的应对之法,他所以敢在纪保山面前夸下海口,便是已经心中有底,自任处理此事并没多大难度。

    沈慕白对丝绸大旗能抗风沙一事之所以如此满怀信心,只因为他自小便听过濮绸的传说,濮绸仿佛便是为了风沙所创的。这个传说恰好与大旗的作用非常类似,可以说天下没有比濮绸更适合做成大旗立在风沙之中了。

    历史上,濮绸与杭纺c湖绉c菱缎并称为江南四大名绸,而且濮绸还有一个天下第一绸的美誉,这天下第一绸的称号却有一个典故。

    只是故事发生的时间较晚,是明朝时的事。话说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定都北京,“天子守国门”,自然看见要一番威势,于是在山海关上挂了一面丝绸大旗,威风凛凛的模样。

    但好景不长,不久后便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北地的风沙非常严重,丝绸大旗仅几个时辰便会被吹得出现裂痕,肆虐撕成条状了。于是朱棣命匠人,在各地的贡品中找出各种丝绸进行对比,最后发现其他丝绸用利器刮一次便会起毛,只有濮绸在多次刮中间之下,只微微有些毛痕。而濮绸做成的大旗在风沙之中,居然可以保持三个月不坏,颜色也不见变淡,远胜于其他丝绸。

    明成祖龙颜大悦,封濮绸为天下第一绸!

    而在此之后,濮绸不仅名扬天下,还与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明清两代都喜欢用濮绸做成战袍和军帐,就连近代的太平军也同样喜欢使用濮绸。

    濮绸白净细滑c柔韧耐洗c结构细密c色彩艳丽c牢度度强,有诗为评:宋锦人传出秀州,清歌无复用缠头;如今花样新翻出,海内争夸濮院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