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的丝绸之家,那可是每年少不了的仪式。
上午的时候,陈霜婷便被从家门赶出来,和家里的几个女眷一起去了吴王庙会,正巧遇上迎神队伍,举着四个大牌子,分别在上面写着:“风调雨顺”c“国泰民安”c“先蚕圣母”c“田蚕茂盛”。
迎神队伍抬着一只花船,上面站着两个年轻的女子,假扮成蚕花娘娘,一路走,一路向跟随的人撒着蚕花。
所谓的蚕花不过是用五颜六色的纸折成的花,清明当天,姑娘们会把请到的蚕花戴在头上带回家,就表示将蚕神迎回了家,便代表这一年蚕丝会有双倍的收成。请不回来的,就会在路边买上几朵蚕花,也说是请回来的。
陈霜婷对这些事情本来就不喜欢,却只因生在商贾之家,总是身不由己。前些日子他帮沈家赊丝的事还是让缫丝场知道了,但缫丝场不但没怪她,反不断向她道谢。就因为沈家按照沈慕白的计划,赊出一批丝来,没多久便将钱款结清,不久之后再赊丝,然后没几天又还清。
进货出货的频率比一般的丝绸作坊都要快,这让陈家旁支的这家缫丝场喜出望外,认为沈家的生意非常好,自然要谢陈六小姐专门给他们介绍了一个大客户。所以也不在乎陈家主家和别的缫丝场联合起来不给沈家赊丝的约定,主动要求沈家可以一月结一次帐。
作为感谢,沈慕白这些日子里时不时登门送一些小玩意儿给陈霜婷。倒都不是非常值钱的东西,但她就是喜欢,因为觉得对方送的礼物都很用心,全是她之前没见过的东西。
想她为了琴艺都肯去青楼献艺,自然是追求情调和浪漫,而那些小玩意正好满足了她的小女生心理。
这些时日里,她既不想再去醉香楼,也没心思帮家族打理生意,整天陷入自己营造的甜蜜之中。
迎神队伍的花船上,两个“蚕花娘娘”抓起蚕花向人群一撒,便有几朵正落在陈霜婷的头上。
随行的几个嫂嫂,不由惊呼道:“霜婷,你请到蚕花了,这回可给家里带来好运了。”便上前帮她把几朵蚕花都扎在头上。
周围的人也用羡慕的眼光看向陈霜婷。
有人还小声地问:“这是的闺女啊?真是好福气,今年她家是要发了啊!”
陈霜婷也心中轻松了不少,请蚕花的任务刚来庙会不久便完成了,她也不用和这些人一起挤来挤去了。
几个嫂嫂也很开心,便拉着她去看庙会的杂耍。
来庙会之人一般是先请了蚕花,再去看杂耍,但也有嫌迎神仪式人太多,愿意先逛庙会的。陈霜婷到了庙会后,便见来往的人三三两两的,并不拥挤。
在她前面有一个小男孩正张着两只小手向前跑,却被台阶一绊,直接摔倒在地上。
孩子奶奶追上来将孩子扶起,一面心痛,一面又埋怨道:“这孩子,摔坏没有?你瞧这才刚穿的丝绸衣服!”
陈霜婷在旁边听到,不由一怔,忙打眼去看,果然见那孩子穿着一衣短打扮的丝绸。她不由疑惑,看这奶奶的穿戴,当是个贫穷人家,怎么舍得给孩子穿丝绸呢?
却见那孩子调皮地笑道:“没有摔坏,衣服也没有破啊。”
奶奶不信,弯腰在孩子的膝盖处看了看,果然丝绸中只是有点滑痕,却并没磨破。不由惊奇道:“别说这老牛丝绸还真挺牛的。”
陈霜婷自然没听明白这老奶奶说的是什么意思,便继续向前走。
前面又有两个穿着短打扮丝绸衣服的年轻人。
一个对另一个说道:“刘兄,你这个穿的也是老牛丝绸吧?”
另一个笑道:“嘿嘿,见笑见笑,这不迎蚕神嘛,总得穿得体面点啊。”
陈霜婷不由心生疑惑,怎么又是老牛丝绸?
她察觉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