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丝绸服装的质量有什么要求?四问,对丝绸服装有些瑕疵,但价格却低一些,能不能接受?
这些后生记忆力都不错,马上表示都记下来了。
沈慕白又告知对方,问答对象不限于本村,周边其他村子的都可以问。但这些人相互之间的调查对象不可重叠。十天后大家将汇总的问题一起报给他,但必须人物c地点c时间c问答内容全部交代清楚才可以。
沈慕白因势利导的这次市场调研,对他下一步的创业计划非常重要了,调查结果出炉,后面工作的精准定位也就有谱了。
在十日的等待时间中,沈重秋派人送来了两批柞蚕丝丝绸,看着料子比桑蚕丝绸厚重了许多,倒是适合下层人士穿戴。但颜色却多没洗净,仿佛色块一样,花花绿绿的。
沈慕白虽然招募工作的手笔似乎很大,但并没宣布录用名单,所以眼下跟在身边的人倒是没有几个,所以吃饭还能供得起。
但这些人除了老秀才朱逢春之外,其他也不能闲着,全都要忙碌起来。他命人将运来的丝绸撕起一条条的样品,让这些人拿来各种白色的溶液浸泡,看哪种东西漂白的效果最好。
此时的丝绸已经在沈家经过了初步洗白,其实大部分杂色都已经洗去,现在绸布上所剩余的残余色块并不是很重,所以有轻微漂白效果便能满足要求。
三天后发现,用米汤浸泡的丝绸却是效果最好的,倒不是洗得最净,只是对绸料伤害最小。
有了这个成果,沈慕白心里踏实了许多,他要做的平民丝绸品牌的计划算是可以实施了。
这一创业计划在他心中盘算了很久,不论最终柞蚕丝能否被洗白,他都有应对之法。丝绸能洗白的便洗白,不能洗白便染色,当染上一层深色系的色料后,那些细微的色块也便全消失了。
乡下的事处理得差不多了,城里的事也便要提上日程了。
沈慕白现在的财力,只能花小钱办大事。一进崇德城,他便找了酒楼c饭庄附近的说书人,让他们在讲故事时,加入平民丝绸的植入广告。
这些所谓的广告语不伦不类的,那些说书人自然是不肯,于是沈慕白便讲了个故事给他们。
正是后世流传甚广的《西游记》,此时民间虽然也有零散的西游取经故事,但与明代集大成的《西游记》却是无法比拟的。
沈慕白也不强求这些人一定要马上同意给他做宣传,只对这些说书人说道:“各位不妨将我刚才讲过的十万天兵抓妖猴的故事好好琢磨琢磨,如果讲出来受欢迎,再来找我听下面的故事。”
说书人所传的本子,都是经过历代说书人口口相传,精炼提取过的,所以社会上的故事虽多,但出现一个经久传世的本子却不容易。而《西游记》可是精锤细炼了千年时间,对于说书人杀伤力不言而喻。那几位说书人,不由陷入深思,答应回去考虑考虑。
沈慕白虽然现在钱恨不得掰两半着花销,但此次进城却还是带着礼物的。这样东西他自己很满意,因为礼物很特别,最重要的是便宜。
沈慕白知道桐乡地区还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物产,就是杭白菊,现代社会九成的杭白菊都产自桐乡,而石门又是桐乡最大的一个杭白菊产地。
杭白贡菊曾与龙井茶齐名,被当作茶饮上品。说起来杭白菊这名却形成较晚,还是北洋战乱之时,有浙商将桐乡本地素有盛名的甘菊贩往南洋,起名为杭白菊,自己宣传说是在杭州西湖开拓了百亩良田,种植了此菊花。
结果此菊在湿热的南洋大受欢迎,而此浙商却成了杭白菊唯一的供货商,价格也自然水涨船高。南洋商人甚为不满,便亲自来华,到得杭州西湖边上自行采购,结果发现西湖四周全是各种建筑,哪来的百亩良田,最后只得乖乖还从浙商手中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