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其实是个群雄逐鹿的时代。颇有东汉末年,隋朝末年的盛况。其实,无论是“挑起黄河天下反”的反元各部,还是以勤王匡复为名的拥元各部,现在都都成了半独立的割据势力。
反元诸路人马,其实细分,就只有两种。一种是红巾军系统,一种是非红巾军系统。而红巾军系统又有北方红巾军,南方红巾军之分。
北方红巾军便是由刘福通“石人一只眼,挑起黄河天下反”的产物。刘福通起兵后,原淮西,河南各处白莲教徒纷起响应。其中就有郭子兴,这一支。除却郭子兴,还有后来的朱元璋,现在有可能还在当和尚,还有毛贵,关先生,破头潘,李武,崔德。后来,李喜喜,都是北方红巾军的将领。
北方红巾军起兵后,曾被打压,但很快复起。现在是1351年,刘福通拥立他那位被元朝杀害的师父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在安徽亳州称帝。国号宋,年号龙凤,对外称小明王。这就是韩宋,又叫龙凤政权,小明王政权。后来,刘福通攻占原北宋国都汴梁,韩宋政权迁都于此,大封诸臣。刘福通是韩宋政权的枢密使,后又任丞相。毫无疑问,他是韩宋政权的主力,甚至可以说是反元的主力。现在占据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北部声势浩大,是反元第一军阀。
彭莹玉在家乡江西,广收门徒,四处称弥勒降生。收纳门徒。不久,形成一个以他为中心的,称为彭党的组织。他也被尊为“彭祖师”。在今江西,湖南一带,处处是门徒。彭莹玉先是和大弟子周子旺在江西起兵。后来失败。周子旺被杀,彭莹玉辗转逃往淮西,也就是现在安徽西部。继续蛰伏。彭莹玉的弟子,都有辈分。而辈分最高的应该是“普”字辈。“普”,应该是普度众生的意思。后来的悍将邹普胜,赵普胜,欧普祥,丁普朗,杨普雄,陈普文,项普略,况普天······这些都是彭莹玉的弟子。
彭莹玉这些弟子中,首先要说的就是邹普胜。应该说,要是没有他,也许徐寿辉,根本不可能成为他们建立的“天完国”的皇帝。
邹普胜,是现在湖北麻城人。他原本是个铁匠。应该原来就有一股跟随他的势力。在拜入彭莹玉门下后,他的名声,地位,更响亮了。这时候,天下已经是“石人一只眼,挑起黄河天下反”的态势了。邹普胜此时,就忽然发现,他老家隔壁那个县的,罗山的一个布贩,叫徐寿辉的,“相貌异众”。说不定,所谓弥勒降生。这位徐寿辉的布贩子,就是弥勒。于是,在公元1551年,徐寿辉,邹普胜趁刘福通起兵之际,在大别山脉中第二高的山峰,现在叫天堂寨,当时叫多云山庄的地方。烧香聚众,随即起兵。
这一起兵,大军不久便攻取了鄂东的蕲州,黄州二城。这回,这位“弥勒降生”前布贩子,于是在邹普胜的推尊下,当仁不让。在当时鄂东水陆交通的要冲,蕲水县。登基,称帝。国号叫做“天完”。“大”上加“一”为“天”,“元”上加“宀”是“完,“天完”表示压倒“大元”。徐寿辉,于是成了元末群雄中,又个和大都的元顺帝,分庭抗礼的皇帝。
天完国建国后,徐寿辉也建立了什么中央行政机关,叫“莲台省”。下面也有六部。又建立领军大元帅府。封邹普胜为太师,彭莹玉为军师,一个黄州城外打渔出身,外号的蛮子的将领,倪文俊为领军大元帅,陈友谅以后就是他的旗下。彭莹玉的另一个弟子,据守湖北,号称“双刀赵”的赵普胜,为大将。然后,册封彭莹玉的另一个弟子,欧普祥为太尉。
这个安排非常有意思。这一下,彭莹玉这个“军师”之位反而成了多余的了。之后彭莹玉跟徐寿辉反目。这位天完红巾军创建人,彭莹玉于是率军,正在东征进攻江西,浙江。
还有就是方国珍,浙江台州人,一个海上打渔贩盐的人。其实就是海盗。他只在浙东沿海,抢掠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