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的一大分支,而且是前沿课题中热门中的热门,这也意味着它会有庞大的拥趸,会有数不清的科研竞争e…
苏先凯和范振龙互相看看各自的小身板,不自信的情绪瞬间弥漫。
许正平也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测序和克隆,这三个课题都是生物前沿的大课题了,以咱们实验室的现状,我觉得着重追求一个,就已经非常难了,同时进行三个……”
他不用把话说完,后面的话,杨锐脑补了“呵呵”。
当然,许正平说的再正确不过了。
对正常人,正常的实验室来说,一个项目深入进去,都要困难的拔不出来,同时做三个项目,根本是浪费资源。
但对杨锐来说,深入一个项目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是非常多的,尤其是特别深入的课题,他的脑海中并没有相关的资料——杨锐当年也泛泛的看过很多资料,翻过很多专著,就像是绝大多数研究生那样。可要就某一个项目深入下去,继而深入到世界顶级的程度,不是非常热门的点,杨锐不可能说是看全了。
假如没有脑海中的资料,杨锐并不认为自己能比国内一流的实验室有多少优势——若是不能连续建立优势,资源也会越来越少,那他的实验室就会从良性循环变成恶性循环,最终死掉都有可能。
相反,如果杨锐能够建立足够强的优势,却可以反过来吸引优质小牛乃至普通牛加盟,这个时候,就再次进入杨锐的节奏了。他或许缺乏某个研究方向的深层知识,但他随便在脑海中找一篇《会议纪要》之类的东西,就能抓出海量的小牛大牛大犇们的名字,最终,他的实验室达到国内一流实验室的水平,他就有机会收集国内一流的专家,他的实验室达到国际顶级实验室,他就有机会收集国际顶级的专家,这样的模式,才是属于杨锐的模式。
所以,即使许正平说的话符合常理,对自己有着充分认识的杨锐也不会采纳他的意见,而是委婉的坚持道:“相互作用蛋白的项目组依旧是咱们实验室的主要方向。但基因测序这个方向,我也不想放弃,我个人还是比较有兴趣的。克隆基因的小组,除了买书就不用什么钱了,我觉得作为补充比较合适。”
相互作用蛋白这个项目,以前是杨锐领衔负责的,之前发表的论文都是杨锐署名通讯作者,同时署名第一作者的,等于拿走了荣誉中的绝大部分。
现在,杨锐等于是承诺将项目作用蛋白的项目交给先许正平,后者稍微思考一番,也就明智的不吭声了。
许正平身为副教授,以往在其他人的实验室里也是独领一个课题组的,来到杨锐的实验室,他当然要有自己的独立课题组。
苏先凯和范振龙一看,自然也是点头应诺,且问:“克隆的话,有确定的方向吗?”
“暂时不设定方向,你们先从基因克隆开始学吧,现在属于知识积累阶段,你们先学会怎么克隆,等咱们开始项目的时候,你们就能发挥所长了。到时候,你们谁更熟悉克隆方面的知识,谁就领衔这个小组。”杨锐娴熟的画着大饼。
边建明再也忍不住了,发出了“哈哈”的笑声,而在杨锐听来,这有点像是被押赴刑场的文人走出行辕前的笑声。
杨锐默默的瞥了他一眼,心说:我就是不问“何故发笑”,你怎么办。
杨锐不问,其他人也不会问,于是,边建明就处于众人的强势围观之中。
边建明略有尴尬,气势顿消,降低了声音,道:“据我所知,克隆是当今世界的顶尖研究,你们说储备就储备的,太有意思了。”
杨锐挑了挑眉毛,却是懒得给他解释。
许正平咳嗽一声,道:“杨锐之前发表在cell上的论文,就是采用的克隆突变基因的方法,不仅克隆了基因,而且是克隆的突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