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人都是如此做的。

    这几乎是一种习惯,对于每天都要看大量文献的学者来说,阅读每一篇重要论文差不多是不可能做到的事,首先进行粗读或浏览,之后再决定是否细读是节省时间所必须的。

    ?而在十分钟或者十分钟以后,选择了粗读或浏览的老师,又翻到第一页重读起来。

    这显然是一篇值得细度的论文。

    而且,身为北大的教授或副教授,在场的老师,还能看到比常人更多的信息。

    那是没有写在文字中,却流淌于字里行间的挣扎与拮据。

    拮据并不一定是缺钱的,当然,缺钱一定是拮据的,但在研究过程中,资金充足只是最基础的条件。

    而在充足的资金之上,还要有顺畅的花钱途径,才不至于拮据。

    而在杨锐的论文中,诱变果蝇细胞需要果蝇,若是看着欧美的参考资料做,最好的办法是购买亲代果蝇,然后在专业用具的帮助下,自己培养。

    然而,国内却没有那么方便购买到想要的果蝇和专业用具,于是,自己培养的不止是子代果蝇,还需要确定亲代果蝇的状态,于是,杨锐的参考文献里,出现了中文期刊的文章。

    类似的情况还有克隆突变基因时所需的各种试剂,欧美研究员都是习惯从生物公司购买现成的,就像是后世的国内实验室也一样,这样做最简单,试剂的性质可追踪。

    然而,不是所有的试剂都适合采购和运送回北京的,没有又必须要用的试剂,杨锐就得自己合成出来。这些选择试剂的内容,自然不用发表在正文中,但在参考文献的一栏里,却是添上了有关试剂合成的论文。

    这种拮据不是中国特有的拮据,它是所有不发达地区的研究者所面临的问题。

    而杨锐所暴露出来的挣扎,也不是真实的挣扎,而是每一次选择前的自我怀疑。

    在一次实验就可能毁掉几个月成果的科研世界,再成功的学者,也摆脱不了浓郁的自我怀疑。

    而在中国,所有伟大的发现,都是在拮据和挣扎之后创生的。

    老师们默契的坐在椅子上,或者看手里的论文,或者看那些看论文!人。

    这有点像是国旗下的肃静,既有外表的沉静,又有内心的激荡,更多的是尊重与自重,还有同宗同种的自豪。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