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宁泽回到泽轩,开始梳洗整理,不需要他自己动手,自有柳如小红给他打理,费了好大功夫才将头发梳好,用过饭,去拜见母亲米氏,知道儿子不再去莽牛原了,米氏眼泪又流了下来,这次是心喜泪流。

    用完饭,宁泽离开了母亲的柳意园子,返回泽轩,他进了卧室,坐在书桌前闭上了眼,思考回忆,他需要整理一下:“这一年的所得,他这一年过着另类的生活,与牛共舞了一年,有宁静,也有心惊,一言难尽。”

    看着书桌上一年多没动过的笔墨,宁泽有了想法。他将小红叫进来,让她研墨,侍女小红,小心翼翼的打开书桌上砚台,注入清水,右手拿起那块沉香古墨,左手按住右手衣袖,随着古墨在端砚中轻轻研磨。

    小宁泽从童学开始,侍女小红就一直为他研磨,不知不觉,原来幼小女童已经到了豆蔻年华。宁泽看着小红自然熟稔的动作,他的心也静了下来。

    小红研墨的动作优美可观,俗语有研墨似病夫,不可太使力,否则墨就不会细腻,小红的动作也是恰到好处,水墨交融,一股淡淡的墨香充斥着房间,随着淡淡的墨香,宁泽思绪飘远了。

    他一直是个书法痴迷者,从十岁描红开始,断断续续书法也练了将近二十年之久,从简单笔画到永子八法,再到名家碑帖,他习练过篆、隶、楷、行,功夫最深当属唐楷,记得自己小小年纪就开始临摹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十五岁开始《神策军碑》,近二十年从未间断,不敢说尽得柳公笔意,却也是字字有骨,笔笔有力,力透纸背,每次练字都是一种喜悦,一种大静,数个时辰的书写,他都不会有一丝劳累之感……

    看着书桌上黑中带紫的浓墨,宁泽心情也好了起来,小红磨完墨,就将一种枯黄色的纸扑在桌上,这种纸表面光滑,吸墨性极佳,却不会渗透到纸背,并且韧性极好,不易撕裂,有点像帛,叫“帛纸”。

    宁泽翻开一本书册,是一名家字帖,他翻阅过这几本字帖,就这本比较喜欢,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临摹字帖,宁泽提起中号紫毫笔,慢慢的开始润笔,一边润笔一边酝酿感觉,书法并不是,提笔就写为好,而是要在最想下笔的那一刻,开始为佳。

    他一手扶纸,看了一会儿字帖,便提着笔书写了起来,笔落纸上,慢慢行走。现在他写的是类似小篆的古字,是的,就叫“古字”,大禹无论各种功法武技,还是书信牌匾,或是官方用字就都是古字,谁也不知道流传了多久,《禹史》记载中,这种文字源远流长,要追溯到十多万年前的上古时代,直至今天,一直只是这种文字,也就是通用古字。

    没有人想要创出另一种文字替代它,当然宁泽也没有这种想法,宁泽是会好几种文字,隶、楷、简体、鸟语,但是“为什么要改?传承了不知多少年的文字,这是人族的巨大财富,有多少文化都是它记载的,有多少功法武技都是它记录,有多少历史都是它承载,如果改了,后人都看不懂前面的功法武技,文化传承,是不是每找到一部古法,都要找古字专家翻译,要是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见解,你听谁的,还是人族要放弃所有的古法,这样就是自找毁灭,所以一脉传承的古字,可以说是一种奇迹,一笔无可替代的传承”。

    随着笔尖在纸上慢慢的行驰,或快或慢,或停或顿,大约半个时辰宁泽就书写了一张,远看浑然一体,近看,每一个字都是那样的古朴,但又是那样的挺拔,看起来极其古拙,但又透着无尽的锋芒,字形和临帖上的字极其相似,但神韵却又截然不同,甚至比字帖上的字更为耐看,这就是宁泽自己古字书法。

    小宁泽练习书法将近十年,可谓基础雄厚,加上宁泽接近二十年的柳体用笔的功力,现在的古字,在宁泽看来还不够完美,但那也是时间的问题,只要自己再磨合一段时间,他相信自己并不比当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