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娘娘迂尊光驾?玄霜虽然受您疼爱,但他的面子也没有这么大。您老人家身处困境,能够及时想到臣妾,自是我的无上荣幸。”

    太后哼了一声,道:“哀家来找你,绝不是就此承认了你,只是这件事,除了你,找不出更加适合的人选。接下来跟你所说的,不管你答不答应帮忙,都不可透露给第三个人知道,听到没有?”沈世韵道:“太后娘娘如此信任臣妾,为您分忧,臣妾在公固然遵命,在私也是义不容辞。”

    太后叹了口气,沉默许久,道:“最近皇上在忙些什么,他跟你一点口风都没漏?”沈世韵道:“皇上国务繁忙,臣妾已有段时日没见着他面了。”太后看了她一眼,见她脸色如常,看不出是否作伪,仍想试探出她究竟了解多少,又道:“当年太宗皇帝是怎么驾崩的,你知不知道?”

    沈世韵神情自若,答道:“他是在清宁宫中‘无疾而终’。”太后仍不死心,道:“入关前深宫诸多秘事,你听说过没有?”沈世韵淡淡道:“太后娘娘说笑了,入关前臣妾尚未与皇上相识,又怎能得知?”

    太后思及旧事,总觉着良心不安,实在不愿复述,但听她应答滴水不漏,摆明装糊涂到底,却又捉不住破绽。自己求她帮忙,不得不开口,道:“这些陈年往事,本来是不提也罢我原是出身蒙古科尔沁部的格格,后来做了太宗皇帝的西宫福晋,接着晋封庄妃,如今又是皇太后。别人见我一步步走向顶峰,生活风光荣宠,都十分羡慕,却不知我当初嫁给他,并非自愿。”

    沈世韵道:“是啊,宫中婚姻涉及政治利益,没几桩是出于自愿。”太后似乎深有感触,幽幽的叹了口气,目光仿佛飘到了很远的地方,思绪也回到了天命十一年。

    “那年我与姑姑孝端文皇后偕同太宗皇帝回乡省亲,在皇都盛京,与他的弟弟一见钟情,那人就是多尔衮,当时他的官也没做到这么大。曾经确是有过一段甜蜜的日子,我们两情相悦,互许终生。然而时局渐紧,太祖爷在宁远城与袁崇焕一战,败军负伤,不久伤势转重,又因积郁于心,吐血而亡,临终前遗命要他继位,请大福晋转述。

    其实我愿意和他在一起,可和他能否继位无关。阿敏与莽古尔泰拥立太宗皇帝继位,欲灭大福晋口,逼她殉葬,又将他与多铎两兄弟软禁于四贝勒府,方使太宗皇帝成为大金国新任大汗。

    多尔衮为替母复仇,忍辱负重,专心学习文韬武略,最后终于得到了带兵出征的机会。我日夜祷告,静候他凯旋。正值姑姑怀了孕,要太宗皇帝另娶新妃,他竟指名要我。姑姑不知我的心早已许了旁人,欣然同意,并前来提亲,我当即一口回绝。

    姑姑极力劝我,说太宗皇帝本就对他心存芥蒂,若不答应,只怕引起不满,反会陷入僵局,正自为难,多铎忽然抱着他的金盔星夜归来,报告兄长死讯。那时我近乎崩溃,几度寻死。最后得知他是被阿敏陷害,幕后却是出于皇太极指使。

    没有了他,我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为保全多铎性命,我答应嫁作侧妃,打算好报仇后就殉情。就在大婚前,却得到他负伤归来的消息。当时我心里千般滋味,万般惆怅,既庆幸他无碍,也是为自己悲苦,可以大局为重,我不能让一番苦心白费。

    婚后他来找我,痛斥我不守承诺,我自觉有愧,也不解释。他也慢慢冷静下来,我们畅谈许久,彼此终于打开心结,想到有情无缘,又抱头痛哭。他反而主动安慰我,说会常来看我,让我定要坚持下去,来日方长,终会有熬出头的一天。此后我们时有往来,这也是我能在深宫撑下去的唯一助力。

    纸包不住火,有一次我们正在亲热,是趁皇太极去大殿商讨军情。不知何故,他那天回来得特别早,刚好撞见。他极为愤怒,像个困兽般在房中来回兜着圈子,并说他不怕丢面子,也要将我们的罪行昭告示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