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忠贞的美名,但人死了,所有机会都没有了,不少大臣表示趁现在秦军和邺军还未过来,先调遣船只逃亡海外要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莫擎天权衡再三,听了大臣的建议,他挑选了数名才能出众的忠臣大臣,和上千武艺高强的卫士护送徐淑妃之子莫衍极其他数名皇子公主乘船前往南洋。而他自己,发誓要坚守到最后,与楚国共存亡。在元胤面前,他不愿退缩,就是死,也要站着死。

    在阳城的码头,莫擎天亲自送徐淑妃和他的儿子女儿们登上大船。一箱箱的金银财宝和行囊被抬上船,兵将有条不紊的安排码头上的次序。凄风苦雨的四月末,风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即将踏上异国他乡的楚国人站在风中默默流泪,和不愿离开的家人挥泪告别。

    莫擎天隐忍着眼中的泪水,擦了徐淑妃脸上的眼泪,道:“淑妃别哭了,复国的担子就交到你和孩子们的身上,朕在这里等着他们回来。”

    徐淑妃哭得梨花带雨,分别时刻,说不出一句话来:“皇上”

    眼前的女人是他为了巩固皇位娶回来的,若说没有感情,这么多年相处下来,已变成了亲人。她比他想象中的更聪明坚韧,也更有手段。“差不多了,只剩你一个了,快上船吧。”莫擎天催促说。

    徐淑妃跪下磕了三个响头,说:“皇上保重,妾身一定不负皇上重托,辅佐衍儿光复野楚国!”

    莫擎天将玉玺教到徐淑妃手上:“交给你了。”

    徐淑妃接过匣子,哭着走了。登船之前,回看了一眼还在原地站立的莫擎天。登船之后,徐淑妃带着皇子皇女们站在船位处,朝莫擎天跪拜。

    大船扬帆起航,一艘艘的使出阳城港口,朝南边陌生的地方行驶。一直到所有船只都看不到踪迹,莫擎天才带着送行的官员回城。

    保留了楚国延续下去的火种,莫擎天放开一切,换上甲胄,亲自带领最后的甲兵抵御来势汹汹的秦军。因莫擎天的到来,原本士气低落的楚军,开始有了主心骨,就算最后的战争不能胜,同他们的皇上一起殉国也值了。

    元胤翻看完最新的密报,交给宴长宁。宴长宁匆匆看完,对元胤说:“楚国皇室留下一批人,外逃一批人,且国中有不少楚国旧臣,皇上拿下阳城之后会怎么做?”当年莫擎天为了阻止邺国复国,杀光了皇室所有男丁,邺国旧臣死的死,隐退的隐退,投降的投降。

    “外逃的楚国皇室,始终是心腹大患。如果他们秘密回来,定会掀起风浪,到时国之根本就会动摇。”按照他的意思,拿下最后的土地,一并肃清楚国皇室和旧臣,外逃的那些也不放过,只是处理起来需要不少时间。

    “斩草不除根,春风水又生。”宴长宁也是这个意思,为保日后国境安宁,只有对那些人痛下杀手。

    “知我者长宁也。”他不会给他的儿子留这么多祸患,他必须在他在位的时期,将隐藏的威胁一并除去。“明天就攻城了,今天好好休息。”

    五十万秦军已到阳城城下,天刚亮,号角声响起,戚光禹等大将开始调兵遣将,行兵布阵,准备攻城。宴长宁随元胤一起,站在后方的战车之上观战。

    战鼓声响彻云霄,阳城城楼之上布满□□兵,秦军方阵之前也是如此。箭雨遮天蔽日,双方轮番扫射,双方有不少兵卒死在冰冷的箭镞之下。

    秦军开始向前冲击,抬着登城云梯,推着攻城车冲向阳城城墙和紧闭的城门。前方的战士接连躺下,后方的兵卒跟上,迎着箭雨往前冲。后方,沾了火油的石头被投石车送到阳城城墙和城内,密密麻麻袭向阳城各处。

    阳城周遭的城池土地早已被秦军占领,先只剩一座空城,城中器械剩着不多,经不起耗。剩下准备殉国的将士誓死战到最后,拆了城中的空房的房梁横木重做武器,砸向登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