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xìng情难免会发作。

    长在深宫里有时候也是非常无聊的,皇宫再好总不比外面世界自由,宫苑再美,也没有大自然迷人。溥仪的英文老师,苏格兰人庄士敦经常对他说外面的世界有多迷人,这让溥仪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很渴望到外面的世界走走,尤其是去外国看看。

    辛亥革命bào发后,中国很多人头上还留着辫子,尤其是京城里,留辫子的百姓相当多。溥仪作为末代皇帝,是不允许剪辫子的。如果溥仪要剪辫子的话,皇室的人就会骂他大逆不道。但溥仪确实挺烦辫子的,所以有一天偷偷让太监为自己剪掉辫子。但这个太监不敢,哭求溥仪不要这样干。溥仪一气之下,自己把辫子剪掉了。

    溥仪剪掉辫子后,皇宫里一片唉声叹气,大家心想,连皇帝都把辫子剪了,看来复国是没有希望了。本来皇宫里还有一千五百多人蓄辫子,溥仪把辫子一剪,没几天的工夫,皇宫里只剩三条辫子。

    后来,溥仪又戴上了眼镜,其实他很早就有近视。宫里人又对他指指点点,说清朝的皇帝从来没有戴眼镜的,这么做是违反祖制。

    这段时间,溥仪跟家里人关系不是很好,他很希望出门看看,但大家都不同意,都说你身份特殊,万一出去,可能被革命党人袭击。而且紫禁城外有护卫队,溥仪要出去,必须跟国民政府商量,没有得到许可是不可以出去的,即使出去,保安措施一定要周全。所以,出去一次就意味着兴师动众。

    后来,溥仪买了一辆汽车,这才可以比较方便地出城。当然,每次出城,后面总会跟着几辆车。

    溥仪的老师庄士敦是个中国通,跟新文化旗手胡适素有jiāo往。庄士敦拿出胡适的一些文章给溥仪看,溥仪对于新文化并不排斥,看了胡适的文章,颇为叹服,便让庄士敦安排自己跟胡适见一面。

    溥仪曾回忆与胡适见面的经历:“不久,他果然来了,他来见我已经稀奇,可是还有更稀奇的。他一见面就称呼我皇上,我当时想,一个新文学家怎么能称我为皇上呢?怪事!怪事!”

    对这次见面,胡适是什么感受呢,从他给庄士敦的信中可以了解:“我没有待很长时间,大约二十分钟就告别了陛下,去赶赴另外一个重要约会……我必须承认,我被这件小事深深地感动了。就在这里,我面对着我国最后一个皇帝,我面对着历史上所有伟大君主的最后一个代表。”

    青春期的溥仪越来越反感宫廷中的那一套,生活方式越来越西化。他甚至不愿坐皇帝专用的金顶黄轿,反而喜欢骑自行车代步。对溥仪这些洋气的爱好,宫里人当然看不惯,太妃们经常教育批评,但溥仪已经很有个xìng了,他觉得这些东西是自己喜欢的,就应该坚持。溥仪与几个“母亲”的矛盾越来越多,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

    溥仪后来为自己定做了一套民国将军的大礼服,为这事他跟“首席”母亲端康太妃吵了起来。端康让溥仪的生父载沣教训溥仪,载沣来了后,大骂溥仪:“你堂堂大清的皇帝穿着民国将军的衣服,像话吗?”

    溥仪自然很不服气,载沣拿他没有办法,毕竟儿子的身份是皇帝,总不可能动手打皇帝吧!载沣只好下令将溥仪身边的两个太监各打五十大板。

    这事发生后,端康太妃对溥仪管教更严了,派遣了几个太监监视溥仪。溥仪对此非常不满,经常对人咆哮:“我还是不是皇上了?”

    太妃最担心的是溥仪想出国,溥仪多次流露出这种想法,溥仪一旦出国,那四百万就没有了。溥仪与端康的矛盾不断升级,还是从辞掉一个医生开始的。

    这个医生叫范一梅,曾经为溥仪治过病。端康过生日那天,范一梅没有过来祝寿,端康一怒之下把他开除了。溥仪听说此事,到端康面前大发脾气:“我是皇帝,宫中的人员去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