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出任何让步。

    孝庄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应该能够看出儿子后的真正动机,直到此时,孝庄才明白让儿子亲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清国从此他一个人说了算,自己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削弱。

    如果说孝庄要阻止顺治的话,是绝对有能力做到的,不光是因为孝庄有这个权力,而且也因为顺治这个做法不合圣人之道。再加上后势必影响大清和蒙古的关系,为了国家大局着想也不应该后。蒙古一直都是大清的盟友,因小失大那是得不偿失的事。孝庄只要站出来,就可以把这件事叫停。

    可她没有这样做,她选择了妥协。也许她太了解这个儿子,也许她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想当年,多尔衮入关的时候,顺治还只是一个黄毛小子,在多尔衮面前毫无安全感,皇位随时可能被人取代。多尔衮死后,儿子终于亲政。这几年,他一直努力学习,勤于国政,已经有了人君的气象。他迫切地想要创建自己的权威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因为后这事情挫了他的锐气,那对他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更要紧的是会降低皇帝的威信。这跟垂帘听政就没什么分别了,以后皇上还怎么治理国家,发号施令?

    为了成全顺治的威权,孝庄再一次作出牺牲,牺牲了自己的侄女。孩子,别痛苦了,为了大清江山,别计较个人得失,我们女人只能在背后支持男人,哪怕受伤也无怨无悔。孝庄主动出面,说服了以议政王济尔哈朗为首的王公大臣们,同意顺治帝后。

    孝庄这么做,等于是向天下人宣布:大清国皇帝顺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人不得强迫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大清国的权力掌握在他一人手中。

    顺治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母子之间的感情就日渐淡薄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母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彼此之间的伤害越来越深。

    第九章 一辈子都在死磕的母子

    宫里人都觉得顺治皇帝就像个虐待狂,有很严重的暴力倾向。但是在施政方面,他经常表现出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特征,他颁布的一些政令很受老百姓欢迎。他刚亲政的时候,就废除了多尔衮统治时期的几大弊政圈地、投充、追捕逃人等,安抚工作他做得还不错,所以顺治帝虽然活得短暂,但在人们眼里仍然不失为一个明君。

    古怪的皇帝

    写到这里,或许我们有点反感顺治帝。你说这孩子,你妈对你那么好,你干啥要跟她过不去啊!其实,认真想想,我们还真不应该怪他。一个人的xìng格跟他的成长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顺治生长的那个环境我们可以想象。六岁死爸,从此就离开妈妈的怀抱,进入深宫当皇帝,身边全是宫女太监什么的,这些人本来就不正常,你要指望顺治正常这太难了,加上顺治帝总忘不了多尔衮带给自己的心理yīn影。

    聪明从来不是衡量一个皇帝好坏的标准,许多昏君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大脑不够用。明朝后期的几个皇帝也是非常聪明的,但大都昏庸、变态,甚至非常荒唐。顺治帝虽然没到这个地步,但表现也确实够奇怪的。说他是昏君肯定是小题大做,说他xìng格怪诞那是没有问题的。

    顺治的一生很短,仅仅活到二十四岁,从他短暂的一生可以看出,这人可能有多重人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描述中了解。汤若望不仅是一个传教士,也是一个天文学家,他来到中国后,历经崇祯、大顺、顺治和康熙四朝,是一个老牌的中国通。

    汤若望进入大清宫廷后,很快就和孝庄、顺治创建起了深厚的友谊,顺治经常称呼这个满头白发的洋人为“老爷爷”。走遍半个地球的汤若望对人对事都有一套自己独到的认识,他很早就看出顺治这个人优点与缺点都非常明显。例如,他也说顺治很聪明,长得很英俊,有慧根,甚至比较早熟。除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