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哀,就像马克思说的,中国人就像装在一个大麻袋里的土豆,如果不把袋口系得紧一点,就会散落一地。

    在古代,将天下所有中国人联系在一起的绳子是皇权,如果没有皇权这根绳子,中国人都会变成流寇,所谓流寇不一定是指盗贼,流寇可以说是没有公民意识趁火打劫的人。唯一能够取代皇权这根绳子的就是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的基础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公民和臣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臣民属于过去,公民属于未来。回首过去,我们更寄希望于未来。

    就在多尔衮的事业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时候,南明政权却像一艘漏水破船,缺口越来越多,整个统治从上层到下层都不稳定。弘光政权如此不稳,清军全看在眼里,所以态度越来越强硬。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汉jiān加入清军阵营,这些汉jiān对于平定江南、统一全国比主人的兴趣还大,急着要做“开国jiān臣”。这些汉jiān们极力鼓吹不要和南明结盟,一定要让南明俯首称臣。

    怪不得多尔衮给史可法的回信中一改往日谨慎谦虚的态度,突然嚣张地命令南明削号归藩。听到这个消息,南明崩溃了,装孙子别人都不待见。

    弘光政权前后不到一年时间。1645年5月,多铎带领清军在扬州屠杀十天之后,迅速扑向南京。警报传来,弘光还在搂着美女喝花酒,听到多铎大军来袭的消息。弘光手中的酒杯掉在地上跌碎,愣了好一会儿,忽然醒悟过来,立即带着爱妃连夜出逃。

    朱由菘逃到芜湖后,来到黄得功的军中。黄得功在南明也算是一个名将了,但是明朝气数已尽,保护明朝难免要搭上自己xìng命。朱由菘来了以后,也意味着清军尾随而至,黄得功立即摆开架势,和清军在水上列阵,展开决战。不幸的是,战争中黄得功被冷箭shè死,至于放冷箭的是清军还是汉jiān就无人能知了。反正,黄得功死后,部将田维马上叛变,将朱由菘和爱妃捆起来,送给清军。第二年,朱由菘在北京宣武门外被处决。

    南明三大谜案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南明三大谜案,这三大谜案确实非常扑朔迷离,值得我们进一步深究。

    我们先来说说真假太子之谜,从顺治元年底到顺治二年初,不到半年的时间,北京和南京同时出现两个太子,这两人都称自己是崇祯的太子朱慈,一个是由南向北来,一个是由北向南来。

    弘光帝正在花天酒地,忽然接到一个报告,鸿胪寺少卿高梦箕声称,他北方家里的一个仆人在南下逃难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自称是崇祯的太子,讲得有鼻子有眼的。高梦箕觉得这事非同小可,立即向弘光帝禀报。

    崇祯自杀之前,曾经让太子换上布衣逃难,但太子最后还是落入李自成的手中。李自成还封他为宋王,山海关一战李自成大败,太子也就因此失踪。

    这次太子突然出现,吓得弘光帝头顶冒汗。弘光帝这人没什么志向,当上皇帝只是为了吃喝yín乐,他对自己皇帝的合法地位非常不自信,加上朝中有一股反对势力在,太子这一出现,甭管真假,首先让他提心吊胆。

    马士英早就有言在先,如果太子回来,立即把国政还给太子。尽管担惊受怕,弘光帝还得非常小心地处理这件事情。他先派人把太子接到南京,同时附上一封信,表示自己以绝对的诚意欢迎太子回京。

    太子接回来之后,最关键的就是判断真假。说实话,在座的诸位基本上都没见过太子,有人见过太子,也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

    鉴别太子必须由那些曾经在太子身边工作过的人来完成,方拱干、刘正宗、李景廉三位先生以前是太子的老师,他们在太子面前瞅了好一会儿,结果都摇了摇头,说毫无印象。

    太监邱执中是整天陪太子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