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刘宗敏,大家都失去了理智。这时候,头脑清醒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李岩和宋献策。狗头军师牛金星这时候也没有大局感,他唯一考虑的是自己宰相的位子,对李岩和宋献策这些人非常疑忌,担心他们跟自己争夺宰相之位。

    刘宗敏没什么文化,跟着他混的那些弟兄们也没什么文化,大家对造反的理解非常简单,就是拿到银子后回到老家,做个地主乡绅,过着“老婆儿子热炕头”的生活。

    李自成百万大军进京后数量锐减的一个原因是,大家抢到了钱,许多人揣着金银逃回家乡去了。一般老百姓造反不就是为了钱,为了老婆孩子吗?有了钱,谁还有心思拼命。

    李自成出来混这么久,虽然不像自己的部下农民意识那么强烈,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农民。他虽然知道要当皇帝,却没有考虑到当皇帝后,如何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情况。没有处置刘宗敏就是他很大的一个失策。

    崇祯虽然上吊自杀了,但李自成并没有意识到,其实自己的局面不容乐观,准确地说是危机四伏。但李自成并没有这种危机意识,从他只派区区几千人镇守辽东防线就可以看出,他既没有对形势的清晰认识,也没有那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

    当时李岩曾经给他上书为他贡献问鼎天下的战略,李自成仅仅在上面批复:知道了。“知道了”这三个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李自成心不在焉的样子。李岩的奏疏其实简单明了,一点也不复杂,他指出了四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筹备登基大典;二、追赃的时候要区别对待,对于清廉的官僚应当赦免;三、把京城的兵马调到城外驻守,听候调遣;四、招降吴三桂,封他为侯。

    李自成真正关心的是第一个问题,说实话,李自成这时候的心理肯定是浮躁的。他老惦记着皇位,心中容不下其他的东西。追赃一事由刘宗敏全权负责,李自成不想管也管不了。第三个问题也没法解决,农民军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来到北京,你不让他们进城,等于是断送他们的财路。李自成毕竟不是朱元璋那样的铁腕人物,这一点也没法做到。至于第四个问题,更是被刘宗敏搞砸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吴三桂重要,但显然李自成、刘宗敏这些人丝毫没意识到吴三桂到底有多重要。在当时的局势下,吴三桂不是一般的重要,而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在刘宗敏的追赃过程中,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未能幸免,一身老骨头哪能经得住粗暴的拷打,更令吴三桂气愤的是自己最漂亮的小老婆陈圆圆落入刘宗敏的手中,沦为玩物。如果这时候,李自成能够杀掉刘宗敏,也算是对吴三桂的一个jiāo代,或许能挽回吴三桂。

    当时的形势下,吴三桂是一个决定xìng的人物,就像楚汉争霸时的韩信一样,他把力量押在哪边,哪边的胜算就大大提高。在这个紧要的历史关头,吴三桂成为了决定历史走向的重大筹码。刚开始的时候,吴三桂的重要xìng不仅李自成没有想到,连多尔衮都没想到。

    对于李岩的上疏,并没有引起李自成的重视,他根据自古以来形成的经验,明朝已经亡国,大顺朝取代明朝是顺理成章的事。李自成进京后,就派遣了明朝官员到地方上去任职,在李自成的意识里,定鼎中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他没想到这中间隐藏的变量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

    李自成可能还抱着这样一层想法,吴三桂你现在走投无路了,你不得不投降,就算我不给你开支票,你也得投降我,更何况我还给你开了支票。

    吴三桂最后选择与李自成对抗,虽然有冲冠一怒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理xìng选择。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认准李自成不是一个好老板,至少李自成的集团让人失望,加入这个集团是绝对不会有出息的。

    吴三桂是一个心思非常深的人,说他是老狐狸并不过分,对于老狐狸最忌讳的就是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