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不能怪毛文龙。因为当时没有手机,没有传真,要给毛文龙下命令必须穿过敌人阵地,或者是坐船绕道而行,特别费事。再加上明朝指挥非常混乱,一道命令发出去,可能命令还没到毛文龙那里,上头又改变了想法。所以时间一长,大家就形成了一种定式思维:毛文龙不听指挥。

    甭管毛文龙听不听指挥,但是他的存在对明朝是有好处的,对后金是不利的。因为他可以经常骚扰后金的后方,毛文龙这人毕竟猥琐,自然会保存实力不跟八旗军正面对敌,但骚扰也是一种战术,有时候还是非常管用的战术。骚扰虽然打不死别人,但是可以让别人发狂。

    明朝的言官都是一帮整人的好手,就算你没问题他们也能揪出问题。而毛文龙还真有问题,所以弹劾他的人相当多,那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毛文龙到底有什么问题呢?说起来也有一大堆。

    毛文龙镇守皮岛八年,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朝廷既然不闻不问,毛文龙只好自己谋生。虽然说打仗毛文龙不是很在行,但是发展经济还是有一套,估计也是被逼出来的。靠海吃海,海水是没法吃,那就吃过往的商船吧,顺便倒卖一些岛上的土特产。这么一搞的话,经济果真搞得有声有色,毛文龙的兄弟们跟他吃香的喝辣的,活得也挺滋润的。

    说实话,毛文龙这人挺不容易,孤悬海外,自谋生路,顺便还牵制皇太极。虽然明朝jiāo给他的任务他不是很积极,这也不能怪他,因为老板没发工资啊!以前的一些总督和巡抚都是明白人,挺体谅毛文龙的,所以毛文龙活得也还舒坦。

    到了袁崇焕这里就不行了,毛文龙国难当头,你不打仗不说,还一门心思敛财,太可恶了。

    毛文龙第一大罪状是经济问题,据说这八年来他的账目不清不楚,还捂着账本不让人看。用现在的话说,你毛文龙搞经济,做假账,不上税。说实话,毛文龙觉得很冤,我虽然没有上税,但是解决这么多人吃饭问题已经够难了,你朝廷呢,不闻不问,发那么一点工资,如果不搞经济,每月发军饷的钱都拿不出来。

    毛文龙第二大罪状是虚报战功,这个也是事实,不过这是当时官场的一个潜规则。虚报战功还算好的,就怕那种被人打得稀里哗啦,还对上面吹歼敌多少多少。虽然是潜规则,一旦你提出来,而且找到了证据,还是可以法办的。

    袁崇焕对毛文龙的这些猫腻心知肚明,在崇祯二年(1629年)四月,袁督师下令:“所有运往东江的船队,必须先开到宁远的觉华岛接受检查,然后再开往东江。”

    袁崇焕等于是设置了一道海关,一下子断了毛文龙的财路。听到这个命令,毛文龙感觉自己经营的“公司”要倒闭了。毛文龙遂向高层诉苦,说这样下去我没法混了,还是辞职算了。

    崇祯虽然年轻,但也是一个打太极的高手,他安慰毛文龙:“这事慢慢说,别急,一定会解决的。”

    就在毛文龙为财政发愁的时候,突然有人给他送来了十万两银子,更奇怪的是这个送钱的人居然是袁崇焕。袁崇焕只差没跟他说:“这钱是来买你命的。”

    袁崇焕究竟什么时候动过杀毛文龙的念头呢?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袁崇焕在京城和大学士钱隆锡谈话的时候就说过:“毛文龙这个人如果可用的话就用,如果不可用就杀掉。”意思非常明白,如果毛文龙听指挥的话就可用,不听指挥的话就杀掉。所以,那种认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因为看不顺眼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

    归根结底,大局为重,只是袁崇焕心目中的大局和崇祯心目中的大局有着微妙的不同。

    为了杀掉毛文龙,袁崇焕决定先对他示好,示好才能让他疏于防备。毛文龙手下毕竟有几万人,一旦造反的话,袁崇焕估计也会头大。袁崇焕给毛文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