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几乎与杜明远在春江桥工地召开抗洪抢险会议的同时,苏坪在局里召开了常委扩大会。

    当苏坪告别林慧文离开杜明远的家时,他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味。现在的青年人常讲“代沟”问题,难道在自己和杜明远这一代人之间也会有所谓的“代沟”么?杜明远为什么给自己出难题?他百思不得其解。杜明远在他心中的形象一步一步地倒退,向十八年前的那个形象靠拢。他知道自己已没有力量说服杜明远回心转意,林慧文这条路子也没有走通,只有动用王牌了。

    党委扩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各个工程处抗洪防汛问题,其中重点研究了春江桥的三号墩。会议整整开了一个下午,在苏坪的主持下,除了通过各项工作布署外,还对春江桥作出了一项特别决策:尊重春江今年特大洪峰的客观实际,抗洪抢险工作以保证人身安全和机械设备安全为前提,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放弃三号墩。

    “决策”总算按照苏坪的精心设计作出了,但他的心情并不轻松。离开办公室,他没有回家,而是走到江边,望着那座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造起来的钢铁大桥;陷入沉思。一九四九年,他参加渡江战役,当他握着枪趴在术船的船头,和百万雄师一同横渡长江,一发炮弹在江中爆炸,掀起冲天浪柱,把战友的船炸翻在滚滚激流中的时候,他曾经想过,要是长江上有许多座大桥该多好啊!全国解放后,他真的成了建桥队伍的一员,足迹踏遍祖国的名江大川,参加了一座又一应大桥的建造,他和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放弃一座桥墩,如同从他心上剜去一块肉。一座桥墩,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呵!放弃一应桥墩,等于把一百多万元人民币丢入水中,而且还要延误工期,不放弃,全力以赴保住三号墩不行吗?经验告诉他,这种可能性是极渺茫的。这是自然灾害,人在自然面前还没有获得真正自由。类似春江桥三号墩的情况,在建造南京长江大桥时曾经有过,当时是由周总理亲自过问,调动全国范围的力量,才战胜洪水,保住桥墩。而春江桥,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他不是不相信杜明远的能力,而是超越历史最高水位警戒线的洪峰使他无法逾越。他用心良苦地由局里作出“决策”,是给杜明远的失败留一条合法的退路。

    暮霭悄无声息地落下来,刚刚还流光溢彩的大江瞬息问变得模糊不清。只有江轮的汽笛声使人感到大江在滕胧中流动着。苏坪在江堤上踽踽独行,暮色使他想到人的晚年。他感叹人生的短促,如果时光能倒退二十年,那该多好啊。好不容易轮到自己登上第一把交椅,但距离离休年龄那道杠杠已经没有几年了。老年,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望而生畏的字眼哟。然而他也确实发现了自己的变化,感情上变得缠绵,远不如早些年那样果决c坚挺。每当他一个人的时候,他常常被一种歉疚感重重围住,陷入回忆的沼泽而难以自拔。特别是在调整局领导班子这场紧张激烈的竞争刚刚获胜之后,女儿宁静常常在他半夜失眠的时候伴随着他。十几年没有吃到女儿做的合口味的烂面条了。他觉得自己对不起女儿和杜明远。十几年来,出于尊严,他从未向任何人打听过女儿和余渊虬的情况。他在工程处当了那么多年领导,深知流动施工单位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艰苦,连孩子上学也不安定。他曾试图把外孙女接到身边来上学,老伴去找女儿,但遭到了拒绝。因此,他很伤感。这次调整工程处领导班子,他让杜明远去六处不是没有考虑的。杜明远在六处,等于自己在六处。至少说全工程局的六分之一便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他要通过这个台阶,几年后让杜明远接自己的班。他还可以毫不费力地让杜明远把苏宁静和余渊虬调到局设计处工作。他要用这来还清感情上欠下的两笔债。

    然而事与愿违,这架机器刚开始运转就出现危险信号,他不能让杜明远栽倒在春江桥三号墩上,不能让那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