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悍然下旨将这些逆贼余党们满门抄斩。

    次日午时,三十余名言官及其家眷,近千人被斩于西市,血水甚至淹过鞋底!

    一时间满朝皆惊,群臣说话做事就愈发的小心谨慎起来。

    大将军府上,宇文述看着面前的三口大箱子,冷笑不已。这三口大箱子里面装的可都是“黑材料”,做官的哪有干净的,只要肯挖,就能挖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即使没有,也可以让他有,整理好了以后,就让他们签字画押,不签字的可都被斩首了。这严士显和苏威办起事来,果然老练,宇文述志得意满地想道。

    仰头哈哈大笑道:“有了此物,谁敢反对于我,这些言官便会第一个跳出来与他为难!哈哈c哈哈,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也要效仿那杨坚,自己做皇帝!”

    半个月后,杨广下葬,被谥号为隋怀帝,“怀”表示“慈仁短折”,并无褒贬。

    怀帝出灵那天,先用七十二人将棺木抬出东华门。此时,皇室官府倾巢而出,按大隋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共有一千六百二十八人之多,他们举着各种兵器c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十分威风。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分三班轮流抬送。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各卫禁军的兵勇。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宗室的队伍(虽然已经没什么人了),车轿连绵不断。在送葬行列中,还夹有大批的和尚c道士c尼姑c道姑和喇嘛,他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c诵经。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几里,从长安到咸阳,沿途几十里,第段距离还要搭设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这种芦殿也是玉阶金瓦,朱碧交映,十分华丽。

    由于此前计划得当,思虑周全,这次葬礼倒也没有出现什么差错,虽然还有很多人对怀帝驾崩的事情有所怀疑,但也不影响大局。

    葬礼结束后的第一个早朝,外臣尽皆拜见新帝,老臣子表示服从领导,新帝则加以安抚。礼仪都完成后,老太监叫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宇文述向右走两步,大声奏道:“臣有本奏!”不等皇上说话,便接着说道:“靠山王杨林身为宗室,在先帝驾崩后却不回朝吊唁!犹手握重兵在外,不知其预意何为?还请皇上下旨严办!”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这次杨广死得本就突兀,葬礼更是仓促,很是惹人生疑,但京里群臣都不置一词,外臣们本也不敢多言。可是杨林不回来,这意思就耐人寻味了,但谁都不敢把这话说出来,如今宇文述此言一出,便更没有一个人敢接口了。

    宇文述见群臣都不接话,连新帝也一副呆愣模样,心下大怒,他用危险的眼神望了从龙派一眼,然后又朝那些言官看了过去。

    大兴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杨林意欲谋反,请皇上下旨降罪!”c“把杨林抄家灭门!”c“凌迟处死”c“五马分尸”等话语。

    宇文述更是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新帝,奏道:“靠山王杨林意欲谋反,请皇上速速明断!”

    众人跟着大声奏道:“请皇上速速明断!”

    新帝杨韶放在龙椅上的手已经微微发抖,脸色更显苍白,他深吸一口气说道:“那便”

    “启奏陛下,靠山王正在大同抵御匈奴,此刻只怕是正在战争的紧要关头,抽身不得也未可知。若仅凭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一面之词,就认定靠山王谋反,只怕群臣不服,大隋万民不服!”

    宇文述转过头来,对着说话之人怒目而视,他倒要看看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敢坏自己的大事!却发现说话的是一个中年男子,此人身形挺拔,双目神光湛湛,一看就不是简单货色,宇文述使劲想了一会儿,这才了然,原来此人便是扬州总管冯百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