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看看就觉得震撼人心。

    老老实实生活,老老实实上税。这就是谢浩然现在的生活状态。

    在中央美术学院上的生活很惬意。每天按时上课,绘画技艺也有了很大提高。班级画展再有一段时间就得开始,谢浩然最近在忙着画画。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着扬名立万的崇高志向,他也不例外。何况《文曲》功法想要大成,就必须在这方面得到更多人承认。

    画一张油画很麻烦。

    首先需要画框。这里指的是内框。美术爱好者常用的画框为木制,木头边角料很便宜,一些学生甚至备有简单的木工用具。锯子,或者推刨。名贵木料用在这方面很浪费,建材市场里可以买到的木制龙骨条就行。框架大小决定画幅尺寸,一般来说,以半开素描纸或者四分之一开的为准。

    打好画框,就开始绷布。通常所用为相对粗糙,线条细密、结实的麻布。先在木制画框上用钉子固定住画布的一边,然后沿着另外三条边线,将画布用力外扯,紧紧蒙在画框表面。这个过程用很多种做法,可以使用钉子将画布边缘钉牢,也可以采用内、外框将画布夹紧固定……总之,只要画布表面平整,在绘画过程中不会皱起软缩就行。

    完成上述工序,就开始对画布本身进行处理。油画颜料具有很强的渗透特性,画布处理过程必须确保不会被油性污染,而且防水。启蒙时代的欧洲画家在处理画布方面很奢侈,他们使用鸡蛋清,在画布表面均匀涂抹,阴干后形成特殊的保护层。这是目前公认最好的“画布做底”法,但是价格昂贵,学生也难以承受。学院派的常用做法,是将白乳胶与清水按照比例调和,将其稀释,掺如一定数量的双飞粉,搅拌形成略带粘稠感的稀糊,用刷子均匀刷在布面上。

    这个过程要重复两至三次,晾干后进行,才能得到一张符合要求的油画布面。

    谢浩然很享受这个过程。在他看来,这同样也是一种学习。与班上其他人一样,从打造画框到画布做底,都是自己完成。

    贺明明在美术学院附近买了一间房子。很清静的小区,一百二十平米。砸掉了中间的隔离墙,将一间卧室与客厅连通。没有处理地面,墙壁也只是简单抹了一遍白灰。按照谢浩然的要求,家具只有两张分开摆放的大木桌,几把折叠椅,剩下的,就是沿着墙壁打造,宽度不超过二十公分的整体式壁橱。

    他需要一间画室。

    方玉德说得没错:按照谢浩然的这种画法,绘画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人。只是粗犷的风格与笔触与眼下的流行式样格格不入,不知道真正有多少人会喜欢。

    这从来就不是谢浩然考虑的问题重点。想法其实很简单:这是我画的画,我喜欢,这就够了。

    既然决定了参加展览,就必须拿出自己的作品。画画这种事情需要时间,而且很多。一个成功的画家绝不是临时搞出随意的作品。那需要平时的积累与时间沉淀,才能造就深厚的功底。

    王倚丹在美国开拓那边的市场,贺明明上周去了欧洲,表面上是与法国人扯皮,实际上却是与布兰妮就新的合作计划进行商谈。谢浩然趁着这段时间加紧创作,方玉德也答应他不用每天去教室上课,只要到时候至少拿出三张作品就行。

    梁欣丽却不是这么容易打发。她的要求也不高:院里要举行健身操比赛,作为毕业后就要举行婚礼的现任男朋友,到了那天,你得来陪陪我,看我表演,为我加油助威。

    这要求谢浩然无法拒绝。

    回燕京大学对他来说同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提前打了个电话给武斌,结果整个二零二室的人都来了。王建祥笑着说“你怎么走了以后就没回来看过我们?”武斌叫嚣着“今天晚上你必须请客。”白元生和尹振辉一左一右把谢浩然夹在中间,从宿舍到比赛的体育馆,逢人就介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