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这般年纪,往日的事情也该都渐渐的记不起来。可谁知道这人越老,过去的事儿却反倒想的更加清楚了。”方明与崔世烈对坐看茶,若有所思的浅浅品了一口,也不知道是在品味茶香还是在思索往事。
“方伯伯本是多福多寿之人。与先父又是莫逆之交,很多事情说起来,连我也不知道的。更何况有些事情,父亲也不愿同我说起。”崔世烈微微摇头道,“说起来我身为人子,也不算得孝顺。”
“贤侄如何这般说。”方明忙作劝住道,“我看这崔氏的家业越办越大,可比你父亲在的时候还要红火昌盛一些。你父亲地下见了,那也自当是十分欢喜的。”
“家业虽然大了一些。可有些先亲的事情,世烈终究是到现在都没弄明白,那也算不得孝子了。每每想来,都是耿耿长夜难以入眠。今日请伯父来,除了多年渴念外,更是想求方伯伯指教啊。”崔世烈的话中恳切里带着悲伤,方明见了心中清楚,暗自想到,“这可算说道正题来了。”
“贤侄这是何必。凡人都固有一死,我活到这把年纪了,有些时候想想也没什么意趣,说不定哪天就和你父亲地下相会了,那时候两人能够畅谈经史,反倒比现在开怀的多。你又何必自苦如是。”方明笑道,假装想起来什么道,“不过,你想知道什么尽管问来便是,不需那么客气的。”
“好。”崔世烈听了心中霍然一松,于是换了声调沉沉问道,“那年我正在长安游历,于家中之事一概不知,后来虽然听了很多人讲过,可人多嘴杂说的都不一样。这二十年来苦思冥想,终究还是一无所得。父亲临终遗言也只只言片语,每每念及此处,深感自己不孝,愧对家父和崔氏诸位先祖。世烈想请教方伯伯的是,那一年父亲从西园的书阁上下来的之后,到底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你想问这个。”方明确认了一句,缓缓点头表示理解,他的眼神苍老又空洞,崔世烈一丝不苟的看去,也不知道方明是遇见了追忆的困难,还是老者惯常的疲态,崔世烈觉得自己要等很久,给方明很久的时间去回想和反思,但不到片刻,方明就慢慢回忆来起来。
“那时候我已经到了庄子上四年,距离你父亲和我先后登上东西园的书楼,也已经是第二年了。”方明缓缓地说道,崔世烈的全部心神都被这老钝的声音吸引了过去,仿佛自己已经身处其中。
“我从阁楼上下来的时候正值日中,赶上庄里的人过来送饭,那时候我自觉悟道,心神通透状态极佳,连饭也不曾吃过,就径直的朝西园走去。说实话,那时候我已经两年不曾下的楼来,平地之处还能走动,可当时遇见书阁楼梯,竟然不会上下走动,我是坐在那一级级的木阶上滑蹭下来的。”
“原来家父晚年腿疾竟是如此酿成,这方老伯与家父二人为思索救国良策如此苦读,天下之间只怕再无第三个人能够做到了。”崔世烈心中讶异,却不动声色的听下去。
“我那时想着你父亲早我几日上得书楼,聪明通达又胜我一筹,本以为自己下楼之时,他自然早也下得楼来,可下楼之后无处寻他,自然还是先到西园来看一看,不想我到的时候,他仍旧在阁楼上面未曾下。”
“这事我听管家的说过。伯父觉得父亲当时为何不下来。”崔世烈小心翼翼的问道。
“这其实简单得很,既然你父亲与我二人都把自己锁在阁楼之中不肯下来,说要寻求救国良方,他不下来的原因也只有一个,就是他那天还没有想明白。”方明缓缓说道,“既然他没有想的清楚,我等他就是了,所以你听到的传言中,有人说我疯了。”方明笑看着崔世烈。
“那不过是些无知下人们的胡言乱语,世烈从未信过。”
“其实他们说的没有错,当时的我,确实有点像是疯了。”方明不顾崔世烈的话,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