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我瞧着我那条海棠绣的极好,跟四小姐院里开的一样呢。”
“真的?拿来我瞧瞧。”
“咦,怎么和我是一样的?”
···
青苹捂脸,快步离开。
第二天,温宁就收到了温衡的回礼,一套《开君小令》。
她兴致勃勃的移榻至檐下,享受失而复得的阅读时光。
《开君小令》讲述的是君朝从开国以来的各种趣闻轶事,编录者赵元脾气古怪,文采洋溢却拒绝从政,半生浪迹江湖,编录他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
温宁翻看两页就忍不住一路看下去,书里的故事虽然都是发生在百姓生活间的小事,可赵元文笔肆意,语言生动有趣,细细讲来引人入胜,让她走近了对她而言可望不可即的淳朴生活,而且在每个故事的结尾都会添上自己的见解,锋利却富有哲理。
温宁捧着书一直看到凉风初起,晚膳将至。
夜间,屋里只剩下郑嬷嬷和温宁两个人。
郑嬷嬷换了盏更明亮的烛灯,移到温宁面前低声说道:“小姐,我昨日经过三姨娘院外时,约摸听见了三小姐的哭声,刚走进两步就看见三姨娘身边的红杏丫头匆匆忙忙跑出去,我还以为许是三姨娘恼了三小姐几句,谁知今天青果悄悄撞见了红杏领了门房的二才从偏门去了三姨娘的院里。”
温宁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郑嬷嬷道:“今儿午膳刚过,四小姐那会正在看书。”
“去把青果叫进来。”
青果来到后,温宁递给她一点碎银:“明儿出府帮我买些香料回来,顺便去打听打听门房的二才最近在做什么?”
青果忍不住问道:“小姐买香料做什么?咱们府里的香料可比外面的香料要好得多。”
郑嬷嬷脸色一板:“小姐自有打算,把小姐吩咐的事做好就行了。”
青苹吐吐舌头,道了声是,一溜烟跑了出去。
两个多月的相处,郑嬷嬷和小丫头都熟悉了温宁的性子,她并不像以前那样不管不问,却也不拘着她们,言行举止娴静从容,是一种从未之有过的自然,然而平静通透的眼睛暗藏了太多的情绪,不怒自威的神情总会让人不自觉臣服。
次日,霞光未染,青果回府了。
她将包裹里的香料依次燃起,温宁细细嗅着。
不过片刻,安宁居里芳香竞息,不绝如缕,只是味道都太过浓郁,且价高质低。
自从女红赚钱失败后,温宁无时无刻不再思索着挣钱的计划。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无论是思想封建的古代,还是日益发展的现代,金钱永远是最有用的武器。
上次进宫后,温宁仔细地观察过后宫里的物品,金盘银盏做不出来;锦衣玉服绣不出来;浓汤香羹煮不出来···只有主子能用,奴才用不起的小小香料她能做的出来。宫里的香料要比青果买回来香料要清淡些,可味道单一,并不纯正。何况做香料只需要花草和技术,成本低,利润高,耗时短,实乃发家致富必备之良品。
温宁对比过香料,让郑嬷嬷将其包起来,认真听着青果打探回来的情况。
“二才是三小姐屋里王嬷嬷的小儿子,整日里和街上那些无赖厮混,吃喝嫖赌占齐了,王嬷嬷没敢让他到咱们府里来做事,一直留在门房外跑腿用。我听门房的几个小奴才说,二才这两天和东街中书令柳大人的小儿子柳少爷走得近,烟柳花巷无地不去,前两天还听见二才说醉话嘟嚷着要和柳少爷去寺里探望小僧尼呢!”
青果言罢一脸厌恶又接着愤道:“这种混账怎么要留在我们府里,白端给人看笑话了!还想去寺庙里,真是无耻之极,也不怕遭报应!”
温宁沉思着,眼里晦暗不明:“找两个丫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