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桢年间,京城外的各地,时时饱受战乱之苦,但京城里却还是一片祥和,这儿仿佛离战事很遥远。京城的太师府更是张灯结彩,呈现的只有一片华丽祥和之气。
太师。无疑一个潜力非凡的行业,因为如果哪位太师的学子生顺利地从皇子成为皇上,那么这太师身价就不亚于当朝丞相,因为皇上也会对太师礼惧几分,但是丞相却没这优势。当然,太师也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当太师不光得有状元之材,更少不了一身闻于天下的孔孟之德。可是欧阳太师却不易升到那个行当的最高位置,因为他为人太厚道,不喜研究攻略,不善排除异己。欧阳太师年过五旬,膝下两女,聪慧过人,特别是次女欧阳林,冰雪聪明,人人见人爱,太师信奉佛教,常救济世人,生活简朴,可惜中年丧妻,为此对两女更是溺爱有加。
早在天启六年京城的天然屏蔽山海关被清军铁骑踏破,明军退守遵化,大批难民从北方辙离,饥荒遍野,十几年过去了,大明朝和后金年年征战,却双方都无法推翻对方的政权,战争重复地进行着,边境的百姓过得更是苦不堪言。
欧阳太师拿出家财,并号召家丁c随待c捐财捐物,以购粮食再运往边境施舍难民以慰敬佛之心,时而亲自到场施粥,时时又熬不过小女欧阳林的好奇之心,而一并带去。当时的平辽总兵毛文龙是太师以前之学生,故而太师所到之所不管是当地的百姓还是官兵,对他都是礼仪有加。
欧阳林第一次到场施粥时万分惊讶,小小年纪的她万想不到人间却有如此疾苦,每每带去的粮食如杯水车薪,让欧阳林倍感愁郁,她也慢慢地认识了京城以外的世界,发现原来自己以前的世界,那并不是真实的,毕竟京城只是一块小小的地方。
欧阳太师政务在身,不能常做施舍,而太师的小女欧阳林回京后总是挥不走脑中那些难民的受苦之景,她决定组织一个名“一米堂”的善会,号召人们为战区百姓提供帮助。“一米堂”,意为一人捐一升米,用作难民之救命汤粥。欧阳林为了创办这个一米堂而四处奔波,渐渐地,参与进来的人越来越多,太师的历届学生都是名流权贵,障于情面纷纷解囊,当地一些商豪甚至百姓也都郊仿,所聚之物甚多。
但当时之实是官员大都,丁奴大多贪婪,所聚钱物几经周折,再加上运粮途中的一些丧德之夫的猫腻行径,从而使得善粮到达时以所剩无已,有时在施粥时,一锅粥只放了一升米,救济收效甚微。欧阳林当然知道其曲折,故而时常奔于两地之间。天生聪慧的欧阳林在各环节亲自督管,使一米堂在短短时间就步入正轨。能受益于一米堂的人也越来越多。一米堂的名声在当时日益壮大,有时几乎成了风雨飘摇的明朝子民的一种精神支柱。
后来竟有邻省一些有识之士也慕名捐物过来,一米堂这时己不再缺钱购粮,相反这越来越多的钱让她觉得无处妥当处理,无奈之下把大批的钱物赠予当的的平辽总兵毛文龙,意为给三军将士广备物资。一米堂的名字在短短数月就响彻于大明天下,欧阳林这一创举可谓是一鸣惊人,正所谓树大招风,欧阳太师也开始不放心他这颗掌上明珠的安危了,但是欧阳林的这种功德之事,他也不忍心阻拦,太师本想找个人顶替小女运行一米堂,但一时又无法找到那种合适的人选,于是太师三思之后去了京城郊边的“断尘奄”,意想恳求当时江湖上神话一般的人物“枯容师太”去给女儿一些安全上的照顾。枯容师太,神一般的人物,四十几前年是一走入魔道的烈女子,其父是滦平县一富商,多年前被当地占山为王的三十二帮的一支悍匪夜入府内杀戮家中,钱材被却一空,从此富商之女消失了整整十五年,她不知那里学得一身绝学,得道之后家回到家乡,两天之内诛杀七百多名悍匪,其中不乏武功高強之徒。危害一方的三十二帮就此瓦解,实为给当地百姓除了一大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