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晗对吴三桂这个明末风云人物,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虽然历史对吴三桂的评价是褒贬不一,但从更多的史料的汇总来看。吴三桂不算是奸臣,他并没有投降过李自成,至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法不过是后世谬传罢了!甲申年三月二十四日日,吴三桂闻京师陷落,皇上下落不明。后来,吴三桂和王吉贞接受童逵的建议,借清兵以讨闯贼。结果请神容易送神难,才有了清军入主中原的后话。
凭着这些记忆,李昱晗完全可以相信吴三桂。他看着范景文缓缓说道:“范大人不必多言了!朕意已决,就这样吧!”范景文也没再说什么。
李昱晗环顾了一下他们,继续说道:“李邦华,你颇通军事,替朕拟一封给吴三桂的信。倪元璐,你回府就着手准备,尽早离京。范景文,王承恩你两把给倪元璐的密旨,山海关的调兵旨意都着手准备一下。”
“那调吴三桂弃守山海关,那边民还需要内迁啊!”范景文问道。
“那就让王吉贞去办。”李昱晗说道,“今天正月初九,给王吉贞吴三桂的旨意说清楚,二月初一朕要听到大军出关的消息!”
“皇上,调兵需要军饷啊!宁远十万官兵,军费至少需要百万之巨,朝廷那什么给宁远兵调拨啊?”李邦华又问道。
顿时南书房里一片沉寂,许久,倪元璐说道:“臣明日动身江南,速筹银两,今早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李昱晗听罢摇了摇头说道:“去江南筹集钱粮,那是势在必行,但如今是赶不上趟了。如今朕的内孥还有存银三百八十万两,从内孥拨款一百五十万两给宁远官兵,令其南迁。王承恩此去的身份也不要是朕的信使,去做监军。”
“臣等遵旨。”他们三个听罢同声说道。然后,李昱晗便让他们三个退下了。
这时王承恩走过来,低声说道:“皇上,昨天曹化淳已经到了京城,臣见皇上国事繁忙,便没有打扰皇上。”
“噢!他来了,那现在朕就见见他吧!”
“皇上现在已经未时了,用完膳再说吧!”王承恩提醒到。
李昱晗揉了揉肚子说:“你这样一说,朕还真饿了!走,先吃饭。”
李昱用过午膳,又来到了南书房,在一个小太监的带领下,曹化淳前来见驾。
这个曹化淳据王承恩讲,时年五十六岁,崇祯初年,魏忠贤一案,他办的案子超过两千件,论能力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六年前,他因病岂休。此次出山,其实全靠王承恩了,曹化淳之所以岂休,更多的原因还是出于对朝廷上下尔虞我诈的一种厌恶,为了请他出山,王承恩亲书曹化淳,详表了朝廷的现状以及皇上励精图治的做法和决心,曹化淳念在昔日的君臣之情才最终决意出山。
大厅里,曹化淳施礼完毕,李昱晗给他赐了座。看着他的眼睛,李昱晗才完全体会到了王承恩当时给他所说的话。曹化淳那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无底洞般,似乎可以吞噬一切,那眼睛中好像射出道道寒光,令人畏惧。
李昱晗与他谈了一会,将他重新任命为东厂提督。鉴于王承恩马上要去山海关监军,李昱晗又让曹化淳又让他暂时也监任司礼监掌笔太监。
然后又让王承恩为曹化淳接风洗尘。同时也让曹化淳不必自称奴才,而是改称臣,他自然而然是千恩万谢,场面和王承恩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样子相差无几。对于这个群太监来说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天下有人能真正的看得起他们了,更别提这个人还是皇上。
北京初春的天黑的就是早,曹化淳退下后,李昱晗走出南书房,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李昱晗在小太监的陪同下去了翊坤宫,一连几日,他第一步该做的已经算是全部做完了,他需要好好的奖赏自己。
翊坤宫外,袁贵妃得知皇上要来也已等候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