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至辽东都司,行军大半个月,方才抵达。这也是没有带炮车才行军迅速。
郑危与平安抵达辽东都司之时,朱高煦早已再这里坐镇多日。但也没有主动出击收复失地,只是一味的防守。这很出乎郑危的意料外,毕竟以朱高煦的秉性和脾气,只怕早就按捺不住了。
辽东都司府的内堂中,朱高煦坐在正中,身旁站着一个威武男子,想必就是辽东都司指挥使了。郑危与平安分列两边,与一众武将谋臣同列。
朱高煦没有正眼看郑危,对平安倒是很亲和的样子。这朱高煦看来是还没有明白朱棣为何让郑危与平安一同前来的深意。还在与平安讨喜。说来也奇怪,这朱高煦之前很明确的在郑危面前表示不喜欢明教,而现在又和明教走的这么近。这朱高煦看来是想做皇帝想得太着急了。
“平安大人你们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前线战事吃紧,也顾不得你们休息了。”,郑危并不在意朱高煦在众人面前刻意的冷落,只是讶异朱高煦所说的战事吃紧一言,这鞑靼部落手中虽有少数枪械,但也不至于让整个辽东都司都掣肘于它啊,明朝虽然战火初灭,但吊打这样一个还处于内乱之中的游牧民族那可以说是眼睛都不眨一下,为什么就会想朱高煦所说的战事吃紧呢?郑危一下子觉得这辽东的水实在不浅。
“郡王,末将请问,为何会战事吃紧?莫非是我军不敌鞑靼之军?”,郑危问朱高煦道。
这朱高煦缓缓扭过头,斜着眼看向郑危,顿了顿,然后才呼出堵在心口的气,说道:“原来是郑大人,战事吃紧自然是我军不敌啊,难不成战事吃紧还要别的意思?”
“末将是问,为何会这样?”
朱高煦冷冷一笑,道:“为何?鞑靼聚三十万兵分三路,攻我辽东定辽右c铁岭c辽海三卫,不过半日,三卫近万将士埋骨荒凉,现在鞑靼十万兵屯驻石门关,欲攻我辽东咽喉,盖州与海州两卫,此两卫一失,则辽东都司危矣。”
郑危听到的消息在朝堂之上并没有听到,为什么这鞑靼会有三十万兵力,且能绕着辽东都司绕行半圈到辽东都司南面。这大半个月的行军看来是发生了许多事情。
“好了,诸位,刚才借着回答郑副帅的问题,已经将大概军情说了,各位都说说有何退敌良策。”,朱高煦并不着急,缓缓坐了下来,很是松弛,没有一点前线战事吃紧的模样。郑危隐隐觉得不安。
郑危一到辽东都司就对军中情况做了略微的了解。现在整个辽东都司,除了原有的五万兵马以外,就只有郑危与平安从京师带来的一万兵马,但这从京师来的一万兵马都生长在南方,在这北方作战定是有诸多不顺之处。而辽东都司,加上郑危与平安带来的两万军器,统共也就三万军器而已。
面对鞑靼的三十万大军,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这场仗很难打,若朝廷不派援军,那辽东说是万分危急也不为过。因为若是鞑靼大军没有攻下那三个卫所,他们的优势还不明显。那三个卫所是满编卫所,钱粮c军器都是标配,就是为了震慑边域的敌国设置的加强卫所,三个卫所的军器加起来只怕一万还多。谁又能想到这三个卫所会在半日之内就被攻下了。
“郡王,末将以为,我军现在应该切断鞑靼南下的粮道,先攻辽海卫,孤立铁岭。而后屯兵五重河,切断鞑靼石门关驻军与定辽驻军的联系。各个击破。”,平安在堂前挂起的辽东地图上指划着。郑危也很仔细的听着,觉得平安果然是个将才,只是郑危想不通,为什么一个外星人会如此精通兵法策略。
朱高煦看向郑危,问道:“郑副帅意下如何?”
“禀郡王,末将以为平安大人之策极好,可行。”
堂内诸将也都附言,同意平安之计。
朱高煦走到地图前,说道:“此计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