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民宅租房,老婆婆的家人知道她的情况就留她在家吃饭,她的吃住问题就解决了。

    第一天,老奶奶并没有教她的打算,只让她在书房里转,看看挂满墙壁的广绣作品,自己就坐在门口的小板凳c和来往的邻居聊天;墙上的都是老人几十年来的心血,有花c有鸟,更有人物的肖像,周蔓专心地看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她来广州之前曾做过功课,知道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她所要学的“广绣”是粤绣的其中一个流派,泛指广州c佛山c南海c番禺c东莞c顺德等地的刺绣,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中海外;就像她现在看到的一副牡丹图,上面的牡丹色彩艳丽c娇艳欲滴,就像真的一样;连藏在花丛间的一只小雏鸟身上的绒毛都勾勒地根根分明c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渐渐地,她被每一副刺绣的意境所震撼,起了满身鸡皮疙瘩,一种无以名状的感觉脚底蔓延到头皮,使她打了一个又一个冷颤,使她更决心把这种技艺学好。

    第二天,老奶奶先开始教她如何分辨绣线类别,不同绣法对作品的呈现有何决定性作用;该如何穿针c如何拿针c如何下针的动作规范都说得很详细,让她更易懂。

    经过一个月的苦学,周蔓算是学会表面的几分,能绣出一小朵牡丹,虽无法与老奶奶几十年的功力相提并论,但也能让她老人家点头认可;那段日子,周蔓的大多时间都在老奶奶家度过,渐渐的和她的家人也很熟,知道她有个读高三的孙女正面临高考的压力。

    于是,每当中午老奶奶睡午觉的时间,周蔓便帮小女孩补习,而相反的小女孩就教她说粤语,粤语有九个音,有些俚语还绕口难懂,学了很久她才勉强算是听懂,也能说几句。

    除此之外,“爸妈”每天夜里总会打电话给她问长问短,恨不得过来陪她一般;不禁让她想起大学时,杨枝的妈妈也会像他们一样常常给杨枝打电话,原来这就是父母——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使她即感动又心酸。

    杨逸凌偶尔也会打电话给她,三言两语c更多的沉默听着她说着遇见的所见所闻,有时她突发奇想甭一句新学的俚语,会引得他在电话那头一阵轻笑;听着他低沉的鼻息,突然很想见他,很想念有他在身边的日子。

    一个月后,周蔓告别老奶奶离开番禺,回到广州市区走过龙津路c多宝路等从前西关大屋云集的老街区c去看看那些老房子,经过岁月的磨洗和从前/政/府/的/不重视使这些特色的老房子越来越少,还好,听说这几年政府在民间团体的提醒下,慢慢重视起来才留下现在她看到的10余间具有保留价值的西关大屋。

    有时候,就是这样;当所有都准备就绪之际,就是成行之时;

    电影制作方透过杨逸凌通知周蔓,电影审批已经下来;几天后所有人在广州集合,进剧组定妆;早前已经说过周蔓是饰演“杜丽萍”的年轻时代,学生和纺织女工各占一半戏份,两个形象呈现两种不同的状态。

    学生时的杜丽萍个性天真烂漫c无忧无虑,因此常常编着两条长长的辫子垂在双肩,配着白黑色的校服或漂亮的洋装;纺织女工时的杜丽萍学会了坚韧,为生活而幸苦拼搏,长发被扎成一个发髻用素花布包着以免弄脏;身上是朴素的麻布衣,常年染上的灰尘和棉絮掩盖了俏丽的面容。

    定妆那天,远在北京的杨逸凌收到周蔓发来的一条彩信;照片里,周蔓一身民国学生装:白色斜襟衫袄配黑色中裙,脚上是白袜黑鞋,头上还扎着两条长长的麻花辫垂在肩上;俏丽脱俗,静静地站在一棵老榕树下看着镜头微笑,或许当时有风吹过,老榕树的根须在她头上轻轻摇曳;照片下还附带了一首粤语流行曲:

    西关小姐佢个个娇俏/你那美态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