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农村人口与社会发展分析。从1991年到2003年,西藏农业总人口从19158万人增加到21978万人,增加了2820万人,年均增加23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864%减少到848%,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17元增加到1691元,增加了1074元,年均增长率为876%。农民人均总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比重明显增大,从016%增加到2067%,而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显著减少,从93109,6减少到7221%。二是农民人均收入变动情况分析。从1990年至2003年,西藏居民人均家庭纯收入从447元增加到1691元,增加了1244元,年均增长率为1078%;1990年至2003年西藏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比重明显增大,从022%增加到2839%,而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明显减少,从9306%减少到6209%。三是农村人均支出结构的横向比较。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西藏为元,比全国平均值少91317元,为全国平均值的53%,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最低。四是农村人均收支增长预测。到2010年,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为4229元,人均纯收入为2900元,人均总支出为2083元,人均消费性总支出为1291元。
5农村贫困人口群体现状。
根据西藏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00年的调查分析,在整体相对贫困的前提下,又呈现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以相对贫困为主,区域性贫困与零星分散贫困并存以区域性贫困为主,中心地区贫困与边缘地区贫困并存以边缘地区贫困为主,城镇贫困与农村贫困并存以农村贫困为主,返贫与新贫并存以返贫为主的基本特征。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西藏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贫困人口分布在74个县(区)的756个乡镇。全区贫困村有4248个,贫困户257406户,贫困人口1482331人,分别占农村总村数c总户数c总人口的685%c690%和693%。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主要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扶贫搬迁,异地脱贫;全方位的实行多项优惠政策。政府的政策主要有:灵活引导群众使用有偿资金,实行对贫困群众的生产资料政策性补贴,对贫困地区兴办的乡镇企业c手工业c建筑业c运输业等本小利微c不易发展的行业实行轻税或减免税的政策等。
6促进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完善功能,增强辐射,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二是强化教育,提升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阶段。三是整合资源,项目带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四是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提高卫生工作水平。五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六是增加就业,提高技能,努力解决贫困问题。
(五)西藏人口承载力
1西藏自然资源的总体判断。
西藏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气候资源的总体特点是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丰富,雨热同季。水分资源非常丰富,年降水量在1500~2800毫米。西藏地区的年平均大风日数多达100~150天,最多可达200天,是我国大风日数最多c范围最大的地区。西藏是我国的三大林区之一,在全区12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地为12581万公顷,其中宜林地面积达1392万公顷,占117%。西藏森林面积居全国第十一位,森林蓄积居全国第四位,成熟林蓄积量为105亿立方米,占全国成熟用材林蓄积量的20%,居全国首位。人均占有林木蓄积为570立方米,不仅在全国居首位,而且在世界各有林地区也位居前列。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十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西藏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