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小小的碣诗,让两人陷入了沉思之中,不管杜荷说的有多么的深刻,亦或是说的道理有多么深,他自己都不觉得,毕竟,他从来没有对这首诗做过多么深的理解,不过这样的诗,在唐僧看来,并不是这样简单,他认为往往简单的东西,能有其深刻的道理。
杜荷看着两人,想了想说道:“在我看来,这首诗也可以这样理解,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唐僧仔细的想着杜荷这番话,默默无语,今天杜荷给他的震惊,实在是太多了,他还在慢慢的消化。
杜荷继续说道:“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唐僧想了想接话说道:“贫僧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犬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杜荷想也没想的就说道:“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这样就可以去理解犬的味觉,他们只是享受味觉带来的快乐,并没有和人一样,懂得去思考这些美食的其他东西。”
唐僧默默地想着杜荷这番话,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看着沉默不语的唐僧,以及李淳风,杜荷继续说道:“正如佛家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杜荷也不知道自己今日为何竟然说出了这番话,难道是自己真的有当和尚的潜质吗?还是自己来到这个大唐已经看清楚了这世间的一切善恶。
还是自己已经想通了这一切,有意或者是无意的事情,就算是上天让他来到这里,可来到这里的意义又是什么,没有一个人能解答出自己心中的疑惑,而也没有一个人说出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果你说这是享受,好吧,你说是为了享受,可是,我们享受生活的同时,又遭遇着许许多多的痛苦,追求不同,你活着的意义不同,而我们缺少的就是一种活下去的信仰,没有信仰,我们如同行尸走肉,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活着,这是一样的,难道真的就是为了金钱,为了美女,为了功名利禄吗?
到最后,不过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我们不就是这样吗。到最后,不过是化为一柸尘土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到最后不都是要化为一丕黄土吗?不管是高楼大厦,树木花草,人,以及各种各玩各的东西,都是要化为尘土的,有些东西可能一年腐蚀不了,但是,十年,百年呢。
万物归尘,有没有一种信仰可以告诉我,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有他的规则或者规律存在的,任何痛苦,寂寞都是有他存在的意义,或许,我形容的不怎么正确,但是,我的意思就是这样,我们欠缺了一种强大的信仰,一种可以给我们的精神带来无比快乐的信仰。
而我们总不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规则下,一直向往着经济吧,这是不对的,当我们百年以后才发现,除了挣了一辈子的钱,我们什么也没有,而挣了一辈子的钱,到最后才发现,我们依旧是没钱,这就是把控,控制,这就是促进消费。
杜荷的话带给唐僧的除了震惊,就是震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