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天才壹秒記住『   qu 】

    创业?

    创业!

    箫若元深深吸了口气,心底压制许久的激情被王子凡点燃,目送王子凡身影渐渐远去,我们既然志同道合,为什么不能一起!

    ……

    无线电视台

    卲逸夫成了这里主人,几天前办公中心就从他的电影王国转移到这里,利孝合虽然逝世,但她的妻子陆燕群还在,仍旧担任无线董,所以董事长办公室也不在原来位置,利孝合喜欢在楼上办公,卲逸夫就选在五楼。

    因为在家中排行第六,年轻时被人称作‘老六’、‘六哥’,现在年纪打了,大家都喜欢叫“六叔”,卲逸夫早年就读于家乡庄市叶氏中兴学校,与包余刚、包聪兴、赵按中等为前后届同学,后赴上嗨就学于美国人开办的英文学校“青年会中学”,为此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邵家众多的兄弟无人继承父业,几乎都进入娱乐圈。五兄弟中,大哥邵酔翁于1924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开始闯入当时尚属草创时期的中国电影业。

    “天一”成立之初,清一色是家族班底。老大邵酔翁是制片兼导演,老二邵囤人擅长编剧,老三邵仁枚精于发行,老六邵逸夫则擅长摄影。创业之初,他们分工合作,完成一切工作,公司犹如家庭式作坊。其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放映后,即深受sh市民欢迎,结果赚得盘溢钵满。旗开得胜,邵氏兄弟们为之欢欣鼓舞,随后新影片不断地从“天一”推出。

    进入六十年代后,邵氏公司长期称雄香港市场,曾拍摄过一千多部电影,获得过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据说最盛时,每天有100万观众光顾他的影院。邵逸夫最早在香港推行电影明星制,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如胡蝶、阮玲玉、李丽华、林黛、陵波、李翰祥、邹文怀、张彻……无不出自“邵氏”门下。其中、、、、、等影片都曾享誉海外,在华人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倾倒无数观众。据说,在台湾上映时“完全疯狂”,有位老太太连看一百多场,由而在台湾掀起黄梅调狂热;而更掀起功夫片新狂潮,发行到全球各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卲逸夫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知人善任,拥有一大批各方面人才,为其所用,更在于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精神。

    他是一个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尽管他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他干一样,学一样,从不懈怠。他从最卑微的职位做起,一步步奋斗,最终成为电影公司的大老板。他熟悉电影制作几乎每一个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他样样在行,而影片推广、发行、剧院管理更是行家里手。卲逸夫工作非常勤勉,精力过人。年轻时曾有1天看9部片子、1年看700部片子的纪录。他说:“我晚上只睡1个小时,其余时间便是工作”。为了树立邵氏的良好形象,他对影片的质量严格把关。出现劣片,往往亲手烧掉,毫不手软。他说:“在早期,我成日烧片,没有好的戏,我宁愿烧。”

    在王子凡那里吃瘪的方怡华回到这里,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一盆绿意盎然的君子兰盆景显眼地摆放在大门口右侧,再向前是一排古色古香的书架,书架上面整齐地摆放着书籍,而在正前方,正襟危坐的是一个体型消瘦却精神矍铄的老人家,他的脸颊凹陷,颧骨很高,令他的额头显得十分突出,再加上略显宽阔的双肩,给人一种傲然挺立的感觉。

    他就是卲逸夫,香港娱乐圈唯一被授予爵士头衔的人。

    秘书恭恭敬敬迎过来招呼。

    “方小姐!”

    “小周,在这里工作还习惯吗!”

    “嗯,谢谢方小姐关心!”

    秘书小心翼翼附和,这位方小姐做事太主观,从不客观评价人和事,曾一口气裁掉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