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5/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不是与段和誉座谈时受到了启发,有天赵佶说梦到太上老君云云,于是赵佶也想潜心研究道法了。

    宣和三年元月,赵佶退位为太上皇,传皇位于太子赵桓。普天同庆。

    赵桓时已二十一岁,正当青年时。

    然则年三十的高方平两鬓已有了不少白发,上表皇帝和王太后称:“十五度春风秋雨,十万里路云和月,臣累了,纵使有些才华亦已用尽,无法再为国效力。”

    身体不好的太后娘伤感落泪,苦言挽留多次。高方平断然拒绝。

    其后,赵桓亲自三次来请,高方平都避而不见。

    逼得没有办法之下,高方平跑杭州去,躲在了太上皇赵佶的行宫中避风头。因赵佶卸任后也在杭州,所以赵大傻不敢去杭州装逼,只得就此作罢。

    这些年经历了太多,高方平真的累了。此外呢,高方平教出来的徒弟只有高方平懂。那个赵大傻早年看着傻,其实乃大器晚成c大智若愚。当年任职太子太傅后,高方平对他已是倾囊相授。

    两个大魔王,是不能共存的。

    所以赵桓会是个好皇帝,却也会是个魔王。高方平这辈子不想造反,也就不能在新任魔门领袖治下了,那会死人的。

    要说呢,大宋不会随便死。可惜高方平宰执近十年来,变法太彻底。又依托战争状态,官员免死的规矩几乎不在了。当年的军改和反贪风暴中,死去的士大夫可不是一百两百那么少。

    气候和土壤已经变异,现在官员已经会死了。世事并不总是一成不变。

    师承大魔王的明君赵桓提前登基后,早有了对权利的,且他已经对高方平有了少许忌讳之心。这当然瞒不过高方平,高方平斗得过他的,却要花费太多精力,还要伤害太后娘娘和赵佶的感情。

    最重要的,和赵桓斗就等于颠覆了高方平的一生,高方平的集权依托的是皇权和忠君报国。高方平不想改变初衷,不想否定自己的一生。

    于是高方平真的累了。

    太后娘她不承认儿子这样。娘么,总是觉得她的孩子是完美的。对此高方平一句没有多说,递交了辞呈后愣是不见他们娘两。

    赵金奴是个有良心的姑娘,时已是个绝世美人的她最了解兄长了,当她发现赵桓变了的时候,急急忙忙来找高方平报信:让高方平想办法和皇帝哥哥谈谈,消除彼此间的误会。

    “乱讲。小官家他好好的,做的面面俱到,哪有问题。你想多了。”

    当时高方平这么呵斥赵金奴,且以太师身份罚她去杭州找赵佶尽孝道,以避开京师这个泥潭。否则有良心的人最是冲动,她长成了却年轻冲动,高方平不想她有事。她真算是高方平一手带大的人。

    赵金奴当然没乱讲,高方平比她早三年就知道了。大魔王教出来的弟子,当然是魔王。

    其实赵桓这个时候主要是想有存在感,想有点权力,欺师灭祖倒是不会。

    见高方平辞职那么坚决,毕竟是他的师傅,所以赵桓当时是真心多次挽留。说是“没相公在,朕这心理总是不踏实”。

    高方平觉得他或许在说真心话,但也仅仅是现在真心而已。将来权利的增加,太后又不在了,仅仅是赵金奴的亲情,是绝对压不住他的。

    于是高方平远赴杭州前,写信给赵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人做一代事。臣高方平这半生有过诸多错误,做的不完美,但是及格了。我对大宋的服役已经完成,不要在要求我。”

    “相公欲往何处,会留京吗?”赵桓当时很难过的语气写信。

    “不会留京,和老官家一起习惯了,没他在还真不习惯,臣要去杭州和他搓麻将斗蟋蟀。”高方平如此回复后,自此举家离京,去杭州赵佶处蹭吃蹭喝

    那些年,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