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9/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儒将”,割据的豪强里头,他也算是中外公认的读书人。易连怡、易连慎自幼就是延请名师教导,虽然称不上学贯东西,但是于旧学颇有根底,易连慎偶尔雅兴大发,还会吟咏作对,填上一首七绝或者五律。秦桑虽然念的是西洋学校,可是幼时启蒙底子并不差,虽然不会做旧诗,但对旧诗的品评还是懂得一些。易连慎的诗倒作得不坏,颇有点李义山的风骨,秦桑每日与他闲话,心里却暗暗着急,因为府中禁绝出入,外头的情形是一点儿也不知道,甚至就连府内的消息,也是隔绝。但这样说说谈谈,也是有好处的,比如她趁机提一些要求,将女眷分散来软禁,因为现在的屋子太狭小,所有人挤在一起,吃不好睡不好。四姨太那日更落下了一个病根,一见到当兵的就吓得哆嗦抽白沫子,所以又延医问药,极为不便。这样的要求易连慎总是可以答应她,只是她好几次提出来,想要见一见二嫂,易连慎却总是不肯。

    如果易继培还活着,也许还能巴望事情起最后的变数,可是中风这种病症异常凶险,不知道情形到底如何。她倒是很少想到易连恺,想到的时候也只是脑海中一闪,这么多年来她只见他吃喝玩乐,从来没有见他做过正经事,这次遭逢大变,如果按易连慎所说,他竟是去策动六军打算围城……;如果易连慎只是信口开河,只不知道这些日子,易连恺到底到哪里去了。

    她每次想到易连恺,都会下意识地不愿深想,那日易连慎说的一番话她并不相信,却到底在心里埋下了一点狐疑,就像一颗种子,蠢蠢欲动,随时可以破土而出。她心里知道易连慎并无善意,那些话九成九会是假的,但易连慎将这一招使出来,自己眼睁睁还是会上当,因为她委实不喜欢易连恺。

    家逢巨变她才被迫嫁了易连恺,婚后的生活像是一潭死水,而她是缺水的鱼,苦苦挣扎终究是枉然。尤其易连恺对她那样坏,喜怒无常,随时就会翻了脸。他太难讨好,或者她没存心讨好过他,但就算让她存心去讨好他,她也觉得无从下手。易连恺就像是六月的天,一时阴云密布,一时阳光灼灼,一时雷霆万钧,一时云收雾霁。太难琢磨,而她又从心底并不乐意去琢磨他的喜好。

    她甚至觉得,连易连慎都比易连恺好应付,虽然易连慎心狠手毒,一旦翻脸真正是杀人不眨眼,不过外表却温文尔雅,只要不彻底去惹到他,他总是一副彬彬有礼的模样。他平日谈诗吟赋,仿佛寻常世家公子一般,若不是那日秦桑亲眼瞧着他下令杀人,几乎要被他糊弄过去。不过他每日陪着自己清谈,到底有何更深的用意,却也琢磨不透。但每日可以出来走走,并不被囚禁于斗室之中,倒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她现在仍和大少奶奶同居一室,大少奶奶每日忧心忡忡,因为易连怡的现状她也不知道。但好在易连怡瘫卧在床,易连慎并不将他放在眼里,估计亦只是软禁而己。这样一日日拖延,转眼大半个月已经过去了。偌大的易宅便似波澜不惊的古井一般,连外面世界的一丝回响都听不见。秦桑虽然几乎每日都能见着易连慎,却打听不出任何消息来,更不知道外头时局变化如何,只是坐困愁城而已。

    这天天刚蒙蒙亮,秦桑突然被一种巨大而沉闷的声音惊醒,大少奶奶看她倏地坐起,不由问:“怎么了?”

    “你听,那是什么声音?”

    大少奶奶听了听,说道:“像是在打雷……这秋天里,不应该打雷……”

    秦桑突然拉住她的手,说道:“炮声,是炮声!”

    大少奶奶还是糊涂的,说道:“好端端的,怎么打起炮来了?”

    秦桑道:“是打仗了,所以有炮声,这么近肯定就在城外,是打仗了。城外有炮声,我们被围住了。”

    大少奶奶“哎呀”了一声,说:“那谁跟谁打起来了?我们怎么被围住了?这可怎么办才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