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好死!”

    不等诸位大人开口说话,杨乐又对着王洽大人快速说道:“王尚书,圣旨我想你已经看过了,我希望你认真对待,加固长城,巩固布防,防止皇太极偷袭。”

    紧接着他转头对钱谦益道:“钱大人,希望您这些天能和几位内阁大臣一起主持京内大局。”

    最后,他转头看向孙承宗道:“孙老大人,我这里有一封书信,是我的军师针对这次劫难而指定作战计划,如果您相信他,依照此计行事,不说全歼敌首,至少能让后金元气大伤,能给大明带来十年的发展机会,信与不信,全凭您了!”

    杨乐从怀里拿出一个红色布袋,交给了孙承宗。

    然后,他一提马缰绳,高声唱道:“庭院里练不出千里烈马,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小溪里游不出神天巨龙!”

    “诸位大人,好好想想吧!告辞了!”

    他一拍马腹,坐下骏马嘶鸣一声,甩开四蹄,往山海关方向疾驰而去。他身后的护卫也跟随着一同离去。

    几位大人面面相觑,叹息一声,因为他们知道,没有通关文牒,皇上一旦过了山海关,他们再也追不上了。

    孙承宗拿着红色布袋,沉默良久,忍不住打开来,里面是一封书信,封面上写有几个漂亮的行书字体:“引君入瓮”。

    山海关守备将军吴襄早早得了马虎的密报,立刻顶盔挂甲赶到城关,待杨乐的大军一到,验过钦差关防印信之后,立即打开城门,杨乐也不跟他客套,大手一挥,大军随即过关而出。

    大军过后,城门又轰隆隆地关上,杨乐的一颗心总算是放回了肚中。就算三大学士匆匆追来,定然不会带着军中颁发的通关文碟,纵然追到关下,也休想能说动守关将军开关放行了。

    过了山海关,再往北去就是有名的关宁锦防线了。

    关宁锦防线是明朝末年为抵御后金(清)所构筑的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c宁远为中坚c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

    关宁锦防线分南北两段,南段为关宁防线,长约100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北段为宁锦防线,也长约100公里,自宁远经连山c塔山c松山c锦州,直抵大凌河。

    关宁防线西边挨着朵颜部落,东边濒临渤海湾,东北方向则是后金。

    大军沿着关宁防线的方向,一路疾进,穿过前屯c高台堡,直达宁远。

    一路行来,无论行军或者住宿,崇祯都与士卒同行同止,平地骑马,山路步行,始终不肯踏入车轿一步,这种毅力,看得杨乐啧啧称奇。

    几天之后,大军终于到达了宁远。

    宁远巡抚衙门的各级官僚早已经闻讯赶了过来,他们将杨乐的大军接进城去,因为前些日子鞑子经常前来骚扰,所以一路行去,只见这座原本繁华的大城市显得有些萧条,街上官兵比百姓还多。

    众官员将驸马爷兼钦差迎至驿馆,此处的驿馆比起杨乐几天前在蓟州住过的驿馆自然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豪华的三进院落专门为了接迎朝中钦差而建,里面的房间布置的十分奢华。卫生洗浴用具一应俱全。

    杨乐住在了驿馆东头的一所房间里,崇祯为了掩人耳目,依旧扮作他的亲兵,与杨乐同住一屋。周围有数十名大内高手隐藏在了驿馆内,而驿馆外则由杨乐的三百亲兵看守,安全不成问题。其余官兵被安置到了校场里驻扎。

    杨乐忙碌了好一阵才安顿妥当,送走了诸位大人,回到驿馆,来到居住的房间,笑道:“皇上,您这一路该吃的苦也吃过了,如今总算有了一个舒服的地方,您还是安心在这里住上几天吧,好好养养身子,等到臣筹集到船只,便去皮岛。”

    崇祯点了点头,思索片刻,问道:“锦衣卫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