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晋颜血正文卷第八二四章白眼狼“不必了!”     华混一脸正气,把银币塞回去,冷声道:“我大明官吏,两袖清风,从不私下收受好处,还望贵使莫要再让本官为难,本官先行一步,贵国要求自当如实报与长吏,告辞!”     说着,拱了拱手,便大步离去。     翻译把原话翻译之后,一干萨珊使节,现出了钦佩之色。     在萨珊,索贿受贿是公开的,合法的,谁办事不先塞两个钱,这是潜规则,而大明官吏居然不受贿,品德如此高尚,难得啊!     华混是不知道萨珊人的想法,否则铁定要骂一句吝啬鬼,老夫为你那几个金币甘冒奇险,犯得着么?     从馆驿出来,华混如实向王含汇报,王含又带着华混赶赴宫中,求见杨彦。     而此时,杨彦正与崔访、刁协、诸葛颐,还有接替徐龛,出任将作大匠的孙班,也就是孙媚的长兄讨论着下水道的问题。     崔访觉得,修筑洛阳的费用太高,再查阅卷宗,发现下水道占了三分之一,于是要求杨彦在后续的筑城中取消下水道,按他估算,假如还需要十年才能完成洛阳的修建,那么,仅此一项,每年能节省五亿钱左右。     刁协与诸葛颐也觉得此议可行,跟了过来,他们知道杨彦在内政上并不独断专行,打算通过人数增加说服力,孙班则没有主见,他是办事的。     杨彦认真的听取了几人的论据,沉吟道:“不知诸公可了解,从前汉中期开始,长安的井水变得苦涩有异味,凡饮用者,多腹泄,死者难以计数,迫使民众不得不从周边的山里取水,由此衍生出了卖水这一行当。     后汉以洛阳为都,比之长安更有不如,从中叶的和帝开始,井水也难以饮用,诸公可知缘由?”     “这……”     几人相互看了看,崔访拱手道:“还请大王示下。”     杨彦道:“归根结底,还在于都城人口密集,经年累月之下,生活污水污染了地下水源,导致井水成了疫病之源,民众不得不以高价从别处购水,对于王公贵族,买水的钱不算什么,但对于平民,这就是不小的负担啊。     而眼下洛阳的井水尚可饮用,还得归功于晋末战乱,民众要么被杀,要么逃亡,洛阳成了空城,没了污水来源,地下暗河逐渐净化井水,可是随着将来的人口越来越多,净化的速度必然赶不上污染的速度,早晚洛阳的井水将不堪饮用,重演两汉的卖水盛况。     因此从一开始,我就让徐龛修筑地下管网,通过街前暗沟收集污水,统一排入荒僻河谷,虽然耗资巨大,可这钱省不得。”     “哦?竟有此说法?”     殿内几人现出了惊诧之色。     杨彦并不是危险耸听,地下水源的污染是北方人口密集区域始终存在的问题,隋朝为什么要废弃北周的长安城,另于数十里外重修长安?就是因地下水污染,只能择地重新筑城。     即便是隋唐洛阳城,也不是汉晋洛阳的原址,而是往西南迁徙了数十里。     而明清的史料更丰富,当时皇室与达官贵人饮用的都是玉泉山的山泉水,至于井水,因污染,又苦又涩,哪怕经过了明矾沉淀,都要捏着鼻子才能喝下。     反之南方的都城,如建康、成都,上千年位置未变,主要是南方地下水量丰沛,流速大,有足够的自我净化能力,在这方面,北方存有先天不足。     其实古人也知道生活污水会污染地下水,并修建了排水沟与地下管网,但受限于工艺,地下管网以陶管为主,脆而易裂,渗水严重,并不能有效的解决污染问题。     洛阳的地下管网则多为水泥构件,坚固耐用,成本也随之高涨。     杨彦点点头道:“千真万确,诸位可回头翻阅两汉的札记方志,其中多有关于水源的记载。”     “哎~~”     崔访叹了口气道:“是老夫鲁莽了。”     “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