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鸯。他有幸见到过文鸯,那是两年前,文鸯奉朝命总督凉c秦c雍三州兵马平剿秃发树机能的反叛大军的时候,在与叛军的决战中,他亲见了文鸯的无敌神勇,传闻不如亲见,亲见之后更信那些不曾亲见的传闻,他想不出当世之中还能谁能和文鸯匹敌。可是现在,黑甲人却出现了,这黑甲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甘心混迹于一支杂军之中呢?他这样思虑着,凝目端瞧着驰来的二骑,来人中显然没有黑甲人,一直走在先头的是一匹枣红色战马,马上坐着的是一名宽额短须的大汉,样貌堂堂,一股豪霸之气腾自于眉宇间,着一身紫环锁甲,手中没有兵器,只在腰间胯了口佩剑。随后的是一匹大青马,马上人的相貌与前一人颇有几分相像,只不过这个人更多了几分文气,如没有固在身上的甲胄,完全可以把他看作一名读书的士子。
在相距数十步处,那两人下马,牵缰行至近前,为先的宽额短须的大汉叉手一揖,道,“是辛将军吗?”
他忙还揖一礼,道,“不敢当,在下姓辛名冉,在雍州府兵任行军司马一职,敢请教壮士尊姓高名?”
大汉笑道,“在下李特,也是吃官家饭的,在县里任了个游缴的职,”回手一指身后面似书生的那人,道,“这是我四弟,叫李流,在县里也做了个佐吏。”
“哦——”辛冉的左嘴角微微一翘,即而含笑一揖,道,“原来是李氏兄弟,敢问二位壮士在哪个县公干?”
李特道,“这方圆百里,只有一个大县,就是我们略阳县,将军派出的送信人不熟路,在这一带白转了两天,才撞进我们县,县里虽有两百多号兵卒,但能打仗的也只有百十人,这点兵带出去无异于飞蛾投火,救不了别人,白搭上自己,况且县尉大人又得了急症,连带兵的人也都没了,县令刘大人是彻底没了法子,只能派快马人去郡治搬救兵,但去郡治的路至少有百十多里,而且多是坎坷的山路,单只去也要一天多的时间,待搬得救兵赶到这里,至少费去三天的时间。”
“三天——”辛冉轻叹道,“恐怕连尸骨都被野狗吃净了。”
“刘大人自是知晓其中的危厄,只是无奈于兵少,又没有领兵之人,最急的当是那位送信的兄弟,他一直苦求刘大人派兵,甚至只求得百人随行也可,看到这种状况,我等兄弟也是心中焦急,就斗胆向刘大人请缨,愿意带兵赴援,看得出刘大人是心有疑虑,但这终好于无将带兵,也就同意了,为多凑兵卒,刘大人把县里所有体壮的公差吏役都集中起来编入军伍,又向城内乡里征募精壮勇士,因为家父是前朝的东羌猎将,在本地很有些名望,听说是我等兄弟带兵,都踊跃应募,还有本族的勇壮听得消息,也都自带兵器跟随出征,最终是凑齐了这六七百余人,大家人不歇,马不停,急赶了近百里的路,所幸还赶得及时,得以助将军退敌,终未负刘大人所托。”
辛冉的脸色在变,由客气地含笑变得凝神肃然,忽曲腰大躬一礼,道,“二位真豪杰义士,险厄中能挺身而出,救辛某及属下数百人于危难之中,此是救命大恩,非言语可谢,容日后相报,在此请受辛某一拜。”
李特忙上前扶起,道,“使不得,辛将军——,你我同为国家效力,在下和兄弟们也是尽份内之责,将军不必介意。”
辛冉道,“刚才李兄提及令尊是东羌猎将,敢问是不是那位名震陇右的李慕李将军?”
“正是家父。”
辛冉脸色一振,又向李特一揖,道,“失敬,失敬,辛某久慕李将军威名,今能识遇将军后人,实是辛某之幸。”
李特c李流忙还揖一礼,忽一声马嘶传来,即又有众人欢呼和响哨声,循声看去,便见那支正在集结的队伍正向自远驰近的一匹黑色的战马呼啸,黑马上是一位黑衣黑甲的将军。
“那位壮士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