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年五月二十一日,也即太宗回到京师的第八天,内廷突然连发两道诏书,召镇守相州c益州的越c纪二王进京,旨意一下,满朝文武不禁为之哗然,因此揣测李恪失宠者不知凡几,也有不少大臣对太宗此举颇有微词,认为太宗这是在朝令夕改,本都已决出诸王优劣了的,又何须再令朝局起波澜,然则不管私下里怎么议,真敢就此事上本言事者却是少之又少,也就只有寥寥数名中低级官提出了反对的本章,可惜全都有若石沉大海一般,连点水花都不曾溅起。
“子明啊,朕这几日一直在看尔灭薛延陀一战之奏本,越是看,朕便越觉得精彩绝伦,虚实相间,环环相扣,纵古之名将,也不过如此,打得好啊。”
自太宗召二王的诏书下后,朝堂风云诡异,乱议者众,然则陈子明却是浑然不加理会,每日来按部就班地悠哉着,只不过这等悠闲并未能持续多久,这不,一大早地,方才到了尚书省,太宗便召赵如海来宣了口谕,着陈子明到两仪殿书房觐见,对此,陈子明自是不敢大意了去,紧着便赶到了地头,见礼方毕,太宗便即感慨万千地狠夸了陈子明一番。
“陛下谬赞了,此皆有赖陛下鸿恩浩荡,下有三军将士用命,臣实不过只是尽本分耳。”
太宗方才刚起了这么个头,陈子明便已猜到太宗真正要说的是甚,无非是以此来引出征高句丽的话题罢了,没见书房一侧的地面上正摆着幅高句丽之沙盘么,对此,陈子明心中虽是有数,却并不敢稍有流露,而是恭谨万分地谦逊着。
“子明不必过谦,此等诱敌深入c袭敌腹心之战略,非寻常人敢为也,朕当初若是听了尔之建议,又岂会有前番克敌未果之耻哉,惜乎,惜乎。”
早在大军还未出征之前,陈子明便曾建议太宗以正合c以奇胜,其后,在安市城下,江夏王李道宗也曾如此建议过,可惜太宗却始终不以为然,以致于错过了一举平灭高句丽之良机,一念及此,太宗心中的悔意当真是浓得惊人。
“陛下无须介怀,去岁虽不曾克尽全功,然,屡灭其主力,又取了辽东之地,敌胆已丧,局势于我有利焉。”
无论是前世的高丽棒子,还是今时的高句丽,陈子明都无半点的好感可言,要说灭其国祚,陈子明自是举双手赞成,他反对的仅仅只是太宗亲征罢了,理由很简单,一者是太宗年事已高,早无当年之勇,并不合适再领兵征战,至于其二么,在陈子明看来,眼下时机尚不成熟,强自出动大军,难免还会有折戟沉沙之虞,问题是这两个原因都不太好当着太宗的面说将出来,陈子明也只能是虚言安慰了太宗一番了事。
“罢了,不说这些了,朕前番确是败了,此一条,朕自不讳言,子明就不必拿这么些虚言来哄朕了,朕没那么脆弱,嘿,朕输一回可以,却断不能一输再输,不灭高句丽,朕岂肯干休,今日叫爱卿前来,就是想听听爱卿对再征高句丽可都有甚想法么?”
太宗明显是报仇心切,见得陈子明只是虚言劝慰,却始终不曾提到再征高句丽之事,太宗可就不耐了,索性开宗明义地挑出了主题。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高句丽者,弹丸小国耳,经去岁一战后,国力已衰,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骤然以大军加之,却恐其国上下同仇敌忾,反倒不美,故,微臣以为似可以辽东之军袭扰之,今,恰值夏收在即,焚其粮田,减其收成,待得明春,袭扰如故,误其农时,两年以继,其国必因少粮而大乱,是时,再以大军征伐,一战可定矣!”
陈子明对于如何破高句丽早就已是反复推演过多回了的,这会儿畅畅而谈起来,自是条理清晰得很。
“嗯,子明此策倒也颇有可取之处,然,于朕看,却未免太缓了些,朕打算秋日再进兵辽东,明春一举破敌,卿以为如何啊?”
饶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