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00联合帝国罗曼金元一公斤周围波动。我们就以1000罗曼金元一公斤。

    马恩罗科帝国文件记录显示每2000钱为一两白银,参照当时金银比价一比十,也就是说两万钱为一两黄金。

    一公斤为1000克,马恩罗科帝国度量衡制1市斤为640克。1市斤有16两,该国的1两为联合帝国计量标准的40克。公制单位的一公斤为该国25两。25两黄金的价格为五十万钱。

    也就是,五十万钱等于1000罗曼金元。1元罗曼金元等于500钱,也等于一克黄金。这样算来一绢等于1000钱,等于2元罗曼金元,等于两克黄金。

    那个木头月饼,百绢就得是200克黄金了,可这个木头月饼也就50克重。据说是所谓黄花梨木头做的,重量折价一克木头换四克黄金,可当时联合帝普通军官一个月的工资也就能买四克黄金。

    这场战争中,只要需要钱,帝国中央政府似乎就有用不完的钱。在战争爆发前,马恩罗科帝国的百绢花梨神木大额币最高发行量不会超过五万枚(每枚理论价值200克黄金),开战后第三年(b世纪60年),发行量达到一百二十万枚之巨。短短两年间,市场上流通的巨额木钱成几何级数级翻倍增长,堪称“造钱运动”。短期内,急需的军费解决了,可暴增的大额货币必然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事实上私铸钱币历朝历代皆有,屡禁不止就是由于私铸钱币有利可图。近代机制币的私铸币较早可查的是19世纪民间仿造墨西哥和西班牙银元,当时各地仿铸的被称之为“广板c福板c苏板”等等。私铸这些银币的目的主要是1)参与流通;2)从降低含银量来获取有价值的金属银,这也是直接的利益。民国时期则仿造袁大头等银币,有的是降低含银量甚至采用非银的合金铸造后镀银,有的是采用夹心c挖补等方式获取银。

    臆造币则不然。由于铸造臆造币的目的不是参与流通和赚取剩余银两,而是以猎奇的方式高价出售给藏家,银价在臆造币的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大,所以臆造币的含银量不一定很低,常常是足银而且不减重。

    其二,由于私铸币铸造的目的是参与流通和赚取银两所以铸造量一般较大,相对的来说是“薄利多销”,铸量少了赚不到钱收不回铸造成本。

    臆造币则不然。臆造币的销售对象是那些有闲钱又追求新奇的藏家,价格可以卖的很高,只要有少量推销成功就可以收回成本甚至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特别是,如果臆造币做多了就不新奇了,反而卖不上价格,又容易露出马脚。

    其三,私铸币为了便于流通(便于流通才能便于大量仿造),往往选择市场上流通的钱币来仿造,不起突兀,以人们习以为常的形式出现,这样才有利于从大量铸造中谋取利益。

    臆造币的铸造不是为了参与流通,往往以不为人们熟知的面目出现。他们的制造者基于当时的环境或自己对历史的认识,或自我创新,或画蛇添足,比如“慈禧太后人面像银币”c“张勋复辟纪念币”,“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临时军用币”等等。这些臆造币往往在市场上出现的数量少,范围小,他们的铸造背景和流出过程等等几乎不为人知。这样的臆造币蒙一个算一个,蒙不了几个成本就回来了。

    也有少数臆造币进入了流通渠道,这本不是臆造币的始作俑者的本意。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收藏者放弃了他的收藏或造假者没能成功地推销出去只好价卖了。如果这个臆造币的含银量足够的话,外界可能把它当做代币使用,参与流通。但这已经不是原本铸造臆造币的目的了。私铸和臆造最大的不同是,私铸是流通币,是“钱“,真正的钱臆造币不是“钱“。谢谢采纳!

    假币这个行当古已有之,古文中被叫做“私铸”。私人造币,汉武帝时期就有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