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没出过几次山的二老书读的少,也不识几个大字,但做人的道理确实很懂,也很睿智。学问是书本上的,经历是生活中的,这个社会就是这样,谁也靠不住,也不能靠。
李知白的父母可以说在十里八乡都是出名的老好人,再加上住在路边上,接待无数的来往歇脚的路人,不是喝上一杯水就是留下吃上一便餐饭,待人接物,接的多了留的多了,学的也多了,什么事都看的比较通透。好的坏的感恩的不知感恩的什么人都见过,任何一个地方乡土民情都能映照出一个小世界,在这个穷乡僻壤的旮旯,淳朴的山民圈子里都能有好好坏坏的人更何况外面繁华的都市亿万万的都市人呢。所以他们看的比较通透,一样米养百样人,百样心思各不同。百样人百样心思,所以也不得罪什么人,吃亏是福。
他们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地影响着李知白,耳渲目染中他变得更加懂事。二老从来没有过问李知白的学业,放任李知白去做他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以及他愿意去做的看起来没有意义的事。
知子莫若父,天下还有什么人比父母更了解自己儿女本性的,李知白也从未让父母失望,从小学到高中一路高歌猛进,而且多才多艺,诗歌绘画中药辨别几乎都造诣颇深。这样一个几乎完美的少年在任何地方都少不得有人追捧,初中时李知白从懵懂中情犊初开,终于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段初恋,对象是邻村的女孩,名叫柴静,和李知白家相隔不远,也就十多里的距离,两人打小就在一个学校上学。
柴静父母也是在家务农,家庭条件和李知白家不相上下,这才让李知白拾起勇气决定开始自己第一段毕生难忘的恋情。
由于他的更方面素质气质都比较好,上学时难免被一些家境很好的女生所追求,没有生活概念的少男少女往往都是一往无前的飞蛾扑火,遵从内心的喜欢一番狂追猛打,李知白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对这些有钱的娇娇女一律的避而远之。虽然引起不少人的不满,但少年们的心事来得快去得也快,李知白的为人获得了同学的谅解,同时他的初恋也获得了大家的祝福。
柴静的长相对李知白来说绝对是自己心跳加速不打折的的满意,山泉水般的纯净心思,李知白甘愿全身心的去傻傻的爱一次,两人趣味相投学习也相互的比较和超越。一时间两人在学校成为了小有名气的佳话,乡下当时没有那么多不让早恋的条条框框,再加上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双方父母也没有反对,反而却看好李辞的前程。
乡下的恋情是真的纯洁,没有太多的物质,没有复杂的心思和套路。山水间田地间,上学的路上都是两人洒下的欢声笑语,没有你侬我侬的缠绵,只有相互扶乡下的恋情是真的纯洁,没有太多的物质,没有复杂的心思和套路。山水间田地间,上学的路上都是两人洒下的欢声笑语,没有你侬我侬的缠绵,只有相互扶持的快乐和相互嘘寒问暖间的体贴关怀。风雨中的两人从乡里的三年初中走到县里的高中,生活学习中两人彼此关爱,相互懂得,也懂得了爱情的真谛,有责任有深情还有不抛弃不放弃,真挚情怀七年的同学四年的恋爱让两人的感情得到极尽的升华。
然而,上天仿佛也在嫉妒李辞这段顺风顺水的甜美爱情,一场埋葬了一切的灾难突然降临,青春自此画上一个残缺的记号,人生蒙上一层永远抹不去的阴影。高三整个学期都在为严格到残酷的高考备战,两个如胶似漆的恋人依然搁下亲密无间的闲暇时光一心扑在了学习上,为了能考上好一点的大学,为了博取一个光明的未来, 也为了能更长远的在一起 ,两个情犊初开的少男少女拼了,通宵达旦紧密锣鼓的复习再复习。
五月二十八日,是柴静十八岁的生日。虽然备考紧张无比,李知白毅然决定抽空回老家为心爱的人带点她最爱吃的点心来,准备给她的惊喜。书上说的小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