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出身农村的人,估计对晒土是很熟悉的了。

    我家出门到康广公路,是一条胳膊肘状的弯曲的小路,约两米宽,一百来米长。挨自留地一段,晴好时,常要晒土。

    自留地的边沿,两人多高,背西向东,刨挖成一道土坎,象路面的一堵墙,垂直c规整。经阳光照晒,大多干干的。墙面上,有许许多多的坑坑窝窝,是尖䦆刨挖留下的。

    早晨,太阳一出来,父亲领着我们孩子,手持䦆头c铁锨c榔头,来到自留地沿,这里瞧瞧,那里看看,选拉苞谷草或麦捆时堵挡c凸出难看的那些土疙瘩,抡起䦆头,细细刨下来,使来去行人c载物车辆顺利通过。分钟,眼前就是一大堆。

    土块或大或小,或干或湿,混在一起。拿起铁锨,弯腰一下下铲起来,均匀铺晒在平整的路面上。拿起榔头,敲碎土块疙瘩,使其变为碎末,吸收光热,尽快干起来。急躁些的,索性挥动手臂,抡起铁锨,啪啪啪,啪啪啪啪几下,使劲儿拍打,松软些的即刻粉碎了。但这样对铁锨不利,一不小心,会摔折木柄或拍裂刃子。

    晒着的土,面上干了,底下湿着,得翻翻c捣腾,使干湿部分相互参和。行人踩踏或车辆碾压,变得硬实了的,得及时翻松,便于光热和风透进去。天气暖和的春夏,阳光普照,大地一片明亮,我们就用脚去翻土。脱掉鞋子,光着脚丫片子,哔哒哔嗒沿路来到晒的土跟前,随意从这头或那边伸进去。双脚贴地,十个脚趾紧抠,挪了左脚挪右脚,挪了右脚挪左脚,来来回回转圈,任意绕花子。一寸左右厚的土,沿脚背散向两边,像耕种时留下的犁沟。一天得翻两三遍,才能干好。

    傍晚,父亲在铲堆了的干好的土跟前,支好粪架,放上背篓,一锨锨铲上,端起,转身装进背篓。满时,背到茅坑或牛羊圈里,一部分倒在雨水淋不到的房檐下。有时用架子车拉,轻松,方便,我们小孩帮忙,两三次就运完了。

    干土的用处可多了。农人大多是养牲畜的,或耕种庄稼c或育肥c或生殖。冬天,牛羊吃干草,尿少,粪便冻成硬块,圈比较干爽,不需要天天用土来填。夏季天气热,牲畜喝水多,吃的绿叶青草多,拉稀次数多,尿就多,圈里常是湿的。蹄子踩深的泥粪坑里,积满红褐色的尿水,牛羊走动,发出吱叽吱叽吱叽的响声。圈成了臭气熏天的烂泥坑,不及时填进干土,会使牛羊陷进去,出不来。茅坑脏了,湿了,也得时时填进干土。尤其来了客人c过节或祭祀活动时,一定得把茅坑拾掇净,弄整洁,消除臭味,不然会遭人笑话的。

    家里搭土炕,也离不开干土。砌好的炕厢里,运来备好的干土,一锨锨填进去,击碎,踩实,到了离炕面四五寸左右时为止。上面,牢牢固定上用指头粗的钢筋和铁丝盘结而成的长方形大网,再抹上调好的草泥,夯实,夯平,炕面基本上就搭好了。

    随着日子推移,炕面草泥中的大量水分,被填进去的干土渐渐吸收掉,慢慢干起来。待到变硬c干爽c瓷实时,就得掏出填进炕厢里的土。拿把铁锨,站在炕洞外面,伸进去,一上一下,忽左忽右地掏挖。干土已经变湿了,松松软软的,一锨就能掉下一大块儿。经过一次次掏挖c移出,一次次的移出c掏挖,到了够不着时,大半已经挖出,里面宽宽敞敞的,一个大人或小孩只要蜷缩着身子,就能够自如的出出进进,转来转去。

    接下来,就得身板硬瘦c灵巧的大人或十多岁孩子,拿一把铲子或短把的铁锨,钻进炕洞里,躺下来,边移动身子,边吃力的掏挖。炕厢跟房子的里进一样长,近两米宽。除了炕洞口周围掏出的湿土外,还有遗留在角落里c撑着炕面的不少湿土,得一点点的挖出来,移到洞口。外面的人见移来的土挡住了洞口,就迅速的掏出去,运到常晒土的路边。这样,多次反复,连续三两天,就掏完了里面所有的湿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